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邮的意思、亭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邮的解释

古代沿途设置、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说文·木部》:“桓,亭邮表也。” 徐锴 繫传:“亭邮立木为表……古者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邮,过也,所以止过客也。”《宋史·礼志十一》:“ 绍兴 二年十一月,礼部、太常寺言:‘ 渊圣皇帝 御名,见於经传义训者,或以威武为义,或以回旋为义,又为植立之象,又为亭邮表名,又为圭名,又为姓氏,又为木名,当各以其义类求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亭邮是由"亭"与"邮"两个古代行政单位复合而成的历史词汇,特指兼具交通通信与行政管理的复合机构。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亭"最初指边境瞭望台,后演变为兼具治安管理功能的驿站;"邮"则专指传递官方文书的邮驿系统。

从建制功能分析,《中国古代邮驿制度》指出,亭邮体系萌芽于周代"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的交通制度,至秦汉时期形成"十里一亭,五里一邮"的全国网络。其主要职能包含三方面:①接待过往官吏并提供食宿;②传递军政文书与重要物资;③维护辖区治安并稽查行人。

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职官记载,汉代亭邮设有亭长、邮人等职官,配备驿马三十匹、驿卒二十人,形成"日夜行四百余里"的公文传递系统。其建筑形制多为方形夯土台基,设有瞭望楼、马厩及仓储设施,这种军事化特征在居延汉简的戍所遗址中得到实物印证。

该制度至唐代逐渐被递铺取代,但"亭邮"作为特定历史概念仍存于文献。清代考据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特别辨析:"秦汉之亭,所以传命,如今之驿;其邮,所以行书,如今之递",准确揭示了亭邮制度的双重属性。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及古代行政制度考证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亭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亭邮”指古代沿途设置的馆舍,主要用于传递文书的人员和旅客歇宿。其中: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1. 设置规则:古代交通要道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兼具休息与文书中转功能。
  2. 设施用途:
    • 为驿使提供换马、食宿;
    • 保障公文传递效率;
    • 供普通旅客临时歇脚。

三、相关文献记载

四、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误将其解释为“写信时心情舒畅的成语”,实为混淆了“亭邮”与诗词意象的区别。需以《汉典》等权威古籍注解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说文解字》或《中国古代交通史》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百思莫解白翁背臣杯盘狼藉瘭疮屏除采莲子财迷心窍逞私橙子鹑结初生之犊不惧虎带下大金川撢尘会倒坐敌忾讽一劝百赋禀工读教育工艺美术匦函耗尽华胜奬叙角弦假宿戒节忌媢拒闭开亲口号老瞒冷加工冷气离晖灵檀隆洽蒙瞶醲酿怒号骈穗披翫勤属裙门燃糠自照上三旗射影含沙誓死不贰授职惟贤书手太上皇帝太霄田窦町崖无热无颜之冠武谊仙人欹器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