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用金簡刻寫或金泥書寫的文字。 唐 賈島 《送于中丞使回纥冊立》詩:“君立天驕發使車,冊文字字著金書。”《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思溫 行至 昊天寺 前,隻見真金身鑄五十三參,銅打成旛竿十丈,上有金書‘勅賜昊天憫中禪寺’。”
(2).指道教或佛教之經典。《漢武内傳》:“侍女 紀離容 至雲:‘尊母欲得金書祕字六甲靈飛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 宋 秦觀 《遊龍瑞宮次程公韻》:“鶴銜寳箭排煙去,龍護金書帶雨來。” 元 揭傒斯 《送陳講主奉诏校經罷歸馀杭》詩:“聖主隆象教,金書開寳坊。”
(3).指法律條文。《隋書·刑法志》:“将恐玉科輕重,全關墨綬,金書去取,更由丹筆。”
(4).指天神的诏書。 南朝 梁 沉約 《遊金華山》詩:“若蒙羽駕迎,得奉金書召。”
"金書"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釋義:
佛教經典
指以金泥書寫的佛教典籍。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提及"金書貝葉"的記載,指用金粉在貝葉上抄錄佛經,象征佛法的珍貴與神聖性。敦煌文獻中亦發現部分以金泥書寫的《妙法蓮華經》殘卷。
道教符箓
道教文獻《雲笈七籤》載有"金章玉符"之說,特指道教儀式中使用的金色符箓。《辭海》釋義"金書"為道教符箓的代稱,常見于齋醮科儀文書,如《金書玉诰》等道經名稱即源于此傳統。
皇家文書
古代帝王诏書别稱,《宋史·輿服志》記載"金書鐵券"制度,指用鎏金文字镌刻的丹書鐵券,作為封賞功臣的憑證。明清時期"金書"亦指皇帝冊封宗教領袖的文書,如故宮博物院藏有明成祖賜予大寶法王的金冊。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多喻指珍貴典籍,如陸遊《讀書》詩雲"金書玉冊豈足貴",此處"金書"借指稀世文獻。現代漢語中偶見"金書"比喻具有重要曆史價值的典籍,如《永樂大典》被學者稱為"金書寶典"。
“金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金屬材質書寫的文字
宗教經典
法律條文
天神诏書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宗教、文學等多領域釋義,可根據具體使用場景選擇適用含義。
白賓商波羅密钗荊裙布朝朔差悮刍藳粗俗之輩道程動定耳鑒煩神弓工栝蒌古北口古懽骨化形銷函牛之鼎後賢畫生兒化纖胡帽家累千金檢奸盡入彀中老老大大樂居略為連步零削臨時漏卮難滿履痕眉軒俛啄纰謬啓複清戒秋芸三教圖芟夷設變沈吟不決史職順遊隨肩糖葫蘆檀慧陶真調弦品竹亭寺彤陛王國違制無颠無生之學小铨枭羊燮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