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ngdao] (1032—1033) 宋仁宗年號
明道中。——宋· 王安石《傷仲永》
(1).闡明治道;闡明道理。《逸周書·大匡》:“勇如害上,則不登于明堂,明堂所以明道,明道惟法。” 唐 韓愈 《争臣論》:“我将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君作語録,齗齗與諸儒辯,果為明道計乎!”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要之文不關於世道人心,則為無用之文;文不根於三德六藝,則為無本之文;雖有風雅之名,而無明道之實。”
(2).指光明的道。《老子》:“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高亨 注譯:“光明的道好像黑暗,前進的道好像後退。”
(3).特指按禮辦事。《荀子·議兵》:“城郭不辨,溝池不抇,固塞不樹,機變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固者,無它故焉,明道而鈞分之,時使而誠愛之,下之和上也如影饗。”
(4).明知;明明。《宋元戲文輯佚·唐伯亨因禍緻福》:“氣我孤幃,冷清清底。明道非為活計,自古得鴛鴦,本無三隻。”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明道暗包籠,是您姐姐。”
(5). 宋 程颢 的私谥。 颢 死後, 文彥博 題其墓曰 明道先生 之墓。《宋元學案》稱 程颢 及其弟子的學說為《明道學案》。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下:“ 明道 在邑中,視其民如家人。”
“明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年號
宋仁宗趙祯的年號(1032-1033年),如王安石《傷仲永》中“明道中”即指這一時期。
古代哲學概念
人物特指
宋代理學家程颢的私谥。他去世後,文彥博為其題墓“明道先生”,後世學者将其學說歸類為《明道學案》。
現代引申義
指通曉人性真義與世間真理,強調通過學習完善德行與精神,如“明道者目标高遠,行事穩健”。
作為人名的寓意
用于名字時,“明”象征光明磊落,“道”指道德與志向,寓意重情義、有智慧、事業順遂。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人名案例,可參考上述标注的來源網頁。
明道是一個代表着正直、高尚,以及正确行為與品行的詞語。拆分部首為日和首,其中日表示太陽,象征着光明正大,而首則指的是領導,主導。明道的筆畫數為13畫。
明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文化,它有着深厚的曆史背景。在古代,明道的意義更廣泛地代表着正直、忠誠、還有對道德标準的遵循。明道也有一個繁體的版本,為「明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明道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明導」,字形保持了光明和領導的象征。導這個字表示着引領、指導和引導,與明道的含義相互輔襯。
1. 他一直堅持正義,秉持着明道行事。
2. 在面臨困難時,他選擇了走上明道,而不是捷徑。
1. 正道:代表着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2. 道德:指對行為正确與否進行評判的一種标準。
3. 行為:指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所表現出的動作或舉止。
1. 正直:與明道含義相近,指一個人言行正直,不偏不倚。
2. 高尚:表示一個人行為與品質屬于高水平,充滿崇高情操。
1. 錯誤:與明道相反,指行為或判斷不正确。
2. 邪惡:與明道相對立,指行為或品質有害或不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