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涕洟的意思、涕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涕洟的解釋

(1).眼淚和鼻涕。《禮記·檀弓上》:“将軍 文子 之喪,既除喪,而後越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於廟,垂涕洟。” 陸德明 釋文:“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漢 馬融 《長笛賦》:“僬眇睢維,涕洟流漫。” 唐 孟郊 《秋懷》詩:“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 秋羅 導女潛出,相持嗚咽,各有涕洟。” 章炳麟 《訄書·商鞅》:“而世之仁人流涕洟以憂天下者,猥以法家與刀筆吏同類而丑娸之。”

(2).涕淚俱下;哭泣。《易·萃》:“齎咨涕洟,無咎。” 高亨 注:“咨借為資……齎資涕洟,弔他人之喪之象也。” 唐 陸龜蒙 《田舍賦》:“今則陽亢而驕,苗渴而萎,十穗百粒,穫夫涕洟。” 宋 王安石 《祭周幾道文》:“孰知君子,赴我稱孤?發封涕洟,舉屋驚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香玉》:“﹝ 黃生 ﹞恨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涕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眼淚和鼻涕的組合,其中“涕”指眼淚(先秦時期專指眼淚,後與“淚”并用),“洟”指鼻涕(鼻中分泌物)。

    《禮記》記載:“垂涕洟”,陸德明釋文:“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2. 引申義
    表示哭泣、涕淚俱下的狀态,常用于描述因悲傷或感動而流淚的情景。


二、古籍用例

  1. 《易·萃》
    “齎咨涕洟,無咎”,意為哀歎哭泣但無災禍,強調情感宣洩的合理性。
  2. 馬融《長笛賦》
    “涕洟流漫”,描繪笛聲感人至深,聽者涕淚橫流的畫面。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涕洟”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成語引用,如形容極度悲傷時“涕洟滂沱”。需注意其發音為tì tì(或tì yí,因“洟”古音讀yí),部分詞典标注為成語,但實際更偏向古語詞。


四、權威參考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禮記》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涕洟

涕洟,拆分部首為水和洗,總筆畫數為9。它是一個古代漢字,源自于古代漢族的文化和語言。

來源

涕洟的字形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最早的涕洟形狀類似于現代漢字的"喜",它是由象形字"口"和"心"組成。後來,隨着文字的發展演變,涕洟的字形逐漸變化,直至今天的形式。

繁體

涕洟的繁體字為「涕」,在繁體字中,去除了「洟」部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涕洟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字的結構更加簡單,筆畫的書寫次序也有所不同。

例句

他傷心的樣子,眼淚奪眶而出,涕洟縱橫。

組詞

涕洟典、涕洟世家、涕洟封、涕洟風、鰓涕洟等。

近義詞

眼淚、淚水、淚珠。

反義詞

歡笑、笑容、笑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