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鳥駭鼠竄 ”。
“鳥驚鼠竄”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形容人或動物在受到驚吓時慌亂逃竄的情景,常用來比喻群體因突發威脅而驚恐四散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明史·艾萬年傳》:“賊衣食易盡,生理一絕,鳥驚鼠竄。”,原指敵軍因物資耗盡後潰逃的狼狽景象。
三、結構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延伸說明
該成語通過動物受驚的生動畫面,強化了慌亂逃竄的意象,適用于文學描寫或曆史叙述中。需注意與“抱頭鼠竄”區分,後者側重個體逃跑的狼狽,而“鳥驚鼠竄”更強調群體性反應。
可通過(搜狗百科)、(查字典)等來源獲取更多例句及用法解析。
《鳥驚鼠竄》是一個成語,意為鳥兒驚飛,老鼠驚慌逃竄。表示對突然發生的事情或突如其來的危險而感到驚恐或恐慌。
拆分部首:
鳥(鳥):鳥類的意思,部首為鳥。拼音為niǎo。
驚:驚訝的意思,部首為心。拼音為jīng。
鼠:老鼠的意思,部首為鼠。拼音為shǔ。
竄:逃走的意思,部首為穴。拼音為cuàn。
筆畫:
鳥(鳥):7畫
驚:9畫
鼠:13畫
竄:9畫
來源:
《鳥驚鼠竄》來源于唐代孟郊的《登科後》詩:“鳥驚鼠竄人立市,雲堕霜飛天日衰。”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應用。
繁體寫法:
鳥驚鼠竄
古時候漢字寫法:
鳥驚鼠竄
例句:
在森林裡,一聲突然的槍響使得鳥驚鼠竄,整個森林一下子安靜下來。
組詞:
鳥群、鳥巢、鳥兒、驚訝、驚奇、竄逃、竄入
近義詞:
鳥飛鼠走、鳥飛鼠竄、鳥散鼠逃、驚鳥疾飛
反義詞:
平靜安詳、一馬平川、沉着自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