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檀那的意思、檀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檀那的解釋

(1).梵語音譯。施主。《剪燈馀話·武平靈怪靈》:“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賦詠來諸郎。” 清 黃遵憲 《櫻花歌》:“繖張胡蝶衣哆囉,此呼奧姑彼檀那。” 錢仲聯 注:“《翻譯名義集》:‘檀那者,《要覽》曰:梵語陀那鉢底, 唐 言施主,今稱檀那,訛陀為檀,去鉢底留那也。’《日本國志·學術志》注:‘稱男子為檀那,則用梵語也。’”

(2).梵語音譯。布施。 唐 顔真卿 《撫州寶應寺翻經台記》:“檀那衣鉢,悉力經綸,不日復之,周邦仰仁。”《翻譯名義集·辨六度法》:“《法界次第》雲: 秦 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財物,三事和合,心中捨法,能破慳貪,是為檀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檀那”是梵語“dāna”的音譯詞,在佛教及漢語文化中有多重含義,以下從詞源、基本釋義、佛教内涵及文化延伸進行分點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梵語音譯
    “檀那”源自梵語“dāna”,本義為“布施”,即施舍財物或善行。其音譯在漢語中逐漸固定為“檀那”,并衍生出相關宗教和文化含義。

  2. 雙重核心含義

    • 施主:指向僧侶或寺廟布施財物的人。例如《剪燈馀話》中“檀那一去寺久荒”即指施主。
    • 布施:廣義指施舍行為,包括財物、無畏(安撫恐懼)、法(傳授佛法)三種形式。

二、佛教中的深層内涵

根據《中觀四百論》等經典,佛教賦予“檀那”更豐富的修行意義:

  1. 與六波羅蜜多的關聯
    三種布施分别對應六度修行:

    • 財布施:對應“布施波羅蜜多”。
    • 無畏布施:涵蓋“戒律”與“安忍”波羅蜜多。
    • 法布施:包含“靜慮”與“般若”波羅蜜多。
    • 精進波羅蜜多則貫穿所有布施行為。
  2. 修行動機
    檀那的實踐與“死無常”觀結合,促使修行者通過布施舍棄對財物的執著,積累來世福報,最終導向解脫。

三、文化延伸用法

  1. 地域化稱謂
    在日本文化中,“檀那”被引申為對男子的稱呼(類似“先生”),這一用法源于梵語詞的本土化演變。

  2. 文學比喻
    漢語中偶以“檀那”比喻善舉或慷慨行為,如“檀那輸一誠,強風不滅南陀燈”(形容堅定善行)。

四、參考資料

以上内容綜合自佛教經典釋義、權威詞典(如《翻譯名義集》)及佛教協會解讀。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六度或布施類型,可查閱《中觀四百論》及相關佛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檀那的意思

《檀那》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對佛教信仰的人或事物的尊稱。

檀那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檀那》由木字旁的植部和又字旁的又部組成。它一共有15個筆畫。

檀那的來源

《檀那》一詞源自梵語的“dana”,在佛教中意為施舍、布施。*********常将金錢、食物或物品慷慨地給予他人,以此修行追求善良。因此,《檀那》也表示信徒對佛教的奉獻與奉行。

檀那的繁體字

檀那的繁體字是「檀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檀那也有一些變體。例如,可以将木字旁的植部寫作「林」,又字旁的又部寫作「又」。不過,現代漢字寫法通常沿用「檀那」的标準字形。

檀那的例句

1. 他一直緻力于佛學研究,是一位虔誠的檀那。

2. 她每個月都會定期給慈善機構捐款,展現了她的檀那精神。

檀那的組詞

1. 檀那義工:指在佛教界從事志願服務的人。

2. 慷慨檀那:指慷慨施舍的行為。

檀那的近義詞

1. 布施:指施舍、捐贈物品或金錢。

2. 施舍:指将物品或金錢贈給他人。

檀那的反義詞

愛財:指對財富過于執着、貪婪的心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