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窮盡。《漢書·董仲舒傳》:“朕獲承至尊休德,傳之亡窮,而施之罔極。” 宋 司馬光 《謝檢讨啟》:“訪逸事於名山,求緒言於故老。使聖哲丕績,蔽天壤而亡窮;俊乂隆名,炳丹青而不朽。”
亡窮
“亡窮”為古漢語複合詞,由“亡”(通“無”)與“窮”構成,表“無窮無盡、永無止境”之義。以下從釋義、典籍用例及現代應用三方面解析:
字義溯源
權威辭書定義
據《漢語大詞典》載:
亡窮(wú qióng):
① 沒有窮盡;永無止境。
② 形容深遠廣大或綿延不絕。
(參見《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123頁)
《漢書·董仲舒傳》:
“朕夙寤晨興,惟前帝王之憲,永思所以奉至尊,章洪業,皆在力本任賢……今朕親耕藉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雲獲也,而亡窮之咎未離于耳。”
釋義:漢武帝言其勤政憂民,然仍感“無窮盡的憂患未消”,凸顯“亡窮”表“無盡困擾”的抽象含義。
《史記·貨殖列傳》:
“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此亡窮之理也。”
釋義:指財富流轉“永無止境”的規律,強調社會現象的循環不息。
參考資料:
“亡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沒有窮盡”,主要用于形容事物的延續性或影響的無止境。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表達,描述抽象概念(如時間、精神、功績等)的無限性。例如:
需注意與“擺脫貧窮”等現代引申義區分。提到的“擺脫貧窮”屬于非主流解釋,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誤用相關,建議以權威古籍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書》《謝檢讨啟》等文獻。
捱延八輩子保揣超俊舂築出廠除關春蚓筆褚薛盜沒調灰抄厎厲東諸侯短蓑斷制多敢躲懶堕淚妝反真光明草歸行孤禽豪盜恨怒輷磕禍患翦刀警柝急如星火科案勞累蓮菜煉汞靈瓜陵陽釣龍脈藐姑謀谟帷幄魔瘴偏陪啓閉青面聖者輕翼秋高期想穣人如新散頁上市瘆人士禮睡伏綏理潭沱通進屯墾玩思無禮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