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ee from vulgarity;refined] 脫離凡俗
(1).脫離庸俗;不沾染庸俗之氣。 晉 葛洪 《抱樸子·登涉》:“近才庸夫,自許脫俗。” 唐 殷文圭 《賀同年劉鹹辟命》詩:“脫俗文章笑鸚鵡,淩雲頭角壓麒麟。”《何典》第七回:“這個聘禮,倒也脫俗。”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這時的作者們,沒有一個以為小說是脫俗的文學。”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半年功夫,便長得這樣脫俗了。”
(2).猶出家。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章:“餘自脫俗至今,所遇師傅,乳媪母子,及 羅弼 牧師家族,均殷殷垂愛。”
“脫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脫離庸俗
指不沾染世俗習氣,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高雅、清新的特質。例如“氣宇脫俗”“超凡脫俗”,常用于贊美人的氣質或藝術作品的格調。
出家修行
在特定語境下,特指剃發出家、脫離世俗生活。例如“剃發脫俗,不問世事”。
“脫俗”常與道家思想關聯,強調超越物質欲望、追求精神自由。例如“超凡脫俗”不僅形容外在表現,更指向内在修養的升華。
例句參考:
《脫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一種不拘泥于世俗、獨立思考的狀态。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超凡脫俗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藝術作品或者風格獨特、與衆不同的特征。
《脫俗》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脫和俗。脫的部首是艸(草),俗的部首是人。脫的總筆畫數為10畫,俗的總筆畫數為9畫。
《脫俗》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最初出現在《道德經》中。在繁體字中,脫俗的寫法為「脫俗」。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脫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人的個人喜好,一些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1.他的穿着和言談舉止都展現出一種脫俗的風格。
2.這幅畫的獨特細膩的筆觸和色彩運用使其彰顯出一種脫俗的美感。
組詞:脫口秀、脫穎而出、脫胎換骨、脫發。
近義詞:不拘一格、超凡脫俗、超然世外。
反義詞:凡俗、俗套、世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