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共被而寝。比喻親近。 漢 徐幹 《中論·亡國》:“苟得其心,萬裡猶近;苟失其心,同衾為遠。” 晉 張華 《女史箴》:“出其言善,千裡應之;苟違斯義,同衾以疑。”
(2).謂結為夫妻。 清 姚燮 《雙鸩篇》詩:“生不同衾死同穴,妾雖無言妾已決。”《恨海》第五回:“﹝ 棣華 ﹞默念雖未成禮,今日奉了母命,先用了他的衾枕,或者是他日‘同衾’之兆,也未可知。”
“同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qī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共被而寝,比喻親近
指兩人共用一床被子睡覺,常用于形容關系極為親密,如兄弟、摯友或伴侶之間的深厚情誼。
例:漢徐幹《中論·亡國》提到:“苟得其心,萬裡猶近;苟失其心,同衾為遠。”
結為夫妻
特指男女結為婚姻關系,強調生死相依的承諾。古時婚禮中“同衾”象征夫妻同床共枕,如“生同衾死同穴”即表達夫妻生死不離的誓言。
例:清代姚燮《雙鸩篇》詩雲:“生不同衾死同穴,妾雖無言妾已決。”
“同衾”兼具“親密共處”與“婚姻結合”的雙重含義,具體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需更多古籍例證或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同衾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夫妻或情侶共同睡在一張床上。在這個詞中,同指的是共同的意思,衾指的是被褥或被子。
同衾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衣,其中言是指的"讠",衣是指的"衤"。筆畫的拆分是同(五畫)和衾(10畫)。
同衾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東方朔傳注》中,描述了東方朔與妻子共同睡在同一張床上的情景。繁體字為「醒人與枕」,意思與同衾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同衾通常寫為「同蓁」。其中的蓁是指的春天綠意蓬勃的樣子,象征着婚姻美滿和幸福。
1. 他們夫妻每晚同衾共枕,真是羨煞旁人。
2. 兩個戀人心有靈犀,同衾共枕的日子過得非常甜蜜。
同床共枕、同窗共讀、同舟共濟
同枕共眠、同居、同眠
分床而眠、疏于交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