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亭民的意思、亭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亭民的解釋

(1).驿亭附近的居民。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八:“ 安陽 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輒殺6*人……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後宿此,未有活者。’”

(2).即亭戶。 宋 梅堯臣 《送朱表臣職方提舉運鹽》詩:“國用必餘資,亭民無滞物。”《續資治通鑒·宋理宗開慶元年》:“先是 丁大全 使其私人為 浙西 提舉常平,盡奪亭民鹽本錢,充獻羨之數,不足則估籍虛攤,一路騷動。”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亭民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亭民”是一個曆史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驿亭附近的居民
    指古代驿亭(供傳遞文書者或官員途中歇宿的場所)周邊的百姓。例如晉代幹寶《搜神記》記載:“安陽城南有一亭……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後宿此,未有活者。’”。這一用法多見于文獻中對驿亭周邊居民群體的描述。

  2. 即“亭戶”
    特指宋代從事鹽業生産的鹽戶。宋代鹽業由官府管控,亭民需承擔煮鹽、繳納鹽稅等義務。例如梅堯臣的詩句“國用必餘資,亭民無滞物”,以及《續資治通鑒》中提到的“亭民鹽本錢”,均反映了亭戶在鹽政中的重要角色。


二、補充信息


三、其他說明

部分低權威來源提到“亭民”作為成語指“民衆聚集讨論”,但此義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衍生解釋,建議結合具體文獻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亭民的意思:

《亭民》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指的是在亭子裡和其他人民一起居住或共同生活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亭民》的部首是“亠”和“民”,其中,部首“亠”表示亭子的形狀,而部首“民”則代表了人民。此外,該字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和繁體:

《亭民》這個詞可能是在古代的村落或城市中,有人們在亭子裡共同生活的情景下産生的。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亭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不同,所以《亭民》字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然而,關于它的古代寫法,沒有确切的資料。

例句:

1. 他們居住在亭子裡,被稱為亭民。

2. 亭民們在亭子裡共同勞動生活。

組詞:

亭民并不常用于組成其他詞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彙。

近義詞:

亭民的近義詞有:“亭居”,“亭人”,“亭裡居民”等。

反義詞:

亭民的反義詞是“野民”,即在野外居住的人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