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民的意思、亭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民的解释

(1).驿亭附近的居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安阳 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輒杀6*人……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后宿此,未有活者。’”

(2).即亭户。 宋 梅尧臣 《送朱表臣职方提举运盐》诗:“国用必餘资,亭民无滞物。”《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开庆元年》:“先是 丁大全 使其私人为 浙西 提举常平,尽夺亭民盐本钱,充献羡之数,不足则估籍虚摊,一路骚动。”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亭民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亭民”是一个历史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驿亭附近的居民
    指古代驿亭(供传递文书者或官员途中歇宿的场所)周边的百姓。例如晋代干宝《搜神记》记载:“安阳城南有一亭……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后宿此,未有活者。’”。这一用法多见于文献中对驿亭周边居民群体的描述。

  2. 即“亭户”
    特指宋代从事盐业生产的盐户。宋代盐业由官府管控,亭民需承担煮盐、缴纳盐税等义务。例如梅尧臣的诗句“国用必余资,亭民无滞物”,以及《续资治通鉴》中提到的“亭民盐本钱”,均反映了亭户在盐政中的重要角色。


二、补充信息


三、其他说明

部分低权威来源提到“亭民”作为成语指“民众聚集讨论”,但此义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是现代衍生解释,建议结合具体文献判断。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亭民的意思:

《亭民》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指的是在亭子里和其他人民一起居住或共同生活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亭民》的部首是“亠”和“民”,其中,部首“亠”表示亭子的形状,而部首“民”则代表了人民。此外,该字的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和繁体:

《亭民》这个词可能是在古代的村落或城市中,有人们在亭子里共同生活的情景下产生的。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亭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和现代不同,所以《亭民》字在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差异。然而,关于它的古代写法,没有确切的资料。

例句:

1. 他们居住在亭子里,被称为亭民。

2. 亭民们在亭子里共同劳动生活。

组词:

亭民并不常用于组成其他词语,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词汇。

近义词:

亭民的近义词有:“亭居”,“亭人”,“亭里居民”等。

反义词:

亭民的反义词是“野民”,即在野外居住的人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