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彊識的意思、博聞彊識的詳細解釋
博聞彊識的解釋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禮記·曲禮上》:“博聞彊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太祖 征 吳 , 原 從行” 裴松之 注引《原别傳》:“ 鄭君 學覽古今,博聞彊識,鉤深緻遠,誠學者之師模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 博晰齋 ﹞博聞彊識,於京圻掌故,民族源流,尤能殫洽。”亦作“ 博聞強識 ”。 宋 蘇轼 《林希中書舍人》:“具官 林希 ,博聞強識,篤學力行,綽有 建安 之風。”
詞語分解
- 博聞的解釋 多聞,見聞廣博。《漢書·東方朔傳》:“自以智能海内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宋 陳亮 《書家譜石刻後》:“猶記 湖州 尚書一人,以待博聞者參考。”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壽序》:“﹝先生﹞生平
- 識的解釋 識 (識) í 知道,認得,能辨别:識辨。識破。識相(刵 )。識途老馬。 所知道的道理:知識。常識。 辨别是非的能力:見識。遠見卓識。 識 (識) ì 記住:博聞強識。 标志,記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博聞強識”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信息:
一、讀音與結構
-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其中“識”讀作zhì,而非shí)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博聞”(見聞廣博)和“強識”(記憶力強)兩部分組成。
二、基本釋義
形容知識豐富且記憶力超群,常用于稱頌學識淵博的人。
三、出處與典故
- 古籍來源:
- 《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形容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娴于辭令。”
- 曆史典故: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自幼聰穎,以“博聞強識”著稱。
四、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屬褒義詞。
- 例句:
“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位博聞強識的學者。”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博古通今、博學多才、博覽群書(側重知識廣度)。
- 反義詞:不學無術、孤陋寡聞(強調學識匮乏)。
- 對比:與“見多識廣”相比,“博聞強識”更突出記憶力強,多用于書面語。
六、易錯提示
- 讀音易錯:“識”常被誤讀為shí,正确讀音為zhì(通“志”,意為記憶)。
- 書寫注意:部分古籍中寫作“博聞強志”,二者含義相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完整出處或例句,可查閱《禮記》《史記》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博聞彊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意思
《博聞彊識》是指一個人知識淵博、智慧過人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成部首的話,《博聞彊識》可以拆分為“十”、“文”、“彳”、“心”和“力”。筆畫的話,這個詞總共有23畫。
來源
《博聞彊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記載,用來形容那些學識淵博、深思熟慮的人。
繁體
《博聞彊識》的繁體字是《博聞彊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對于《博聞彊識》這個詞,古代的字形與現代的基本相同。
例句
他是一個博聞彊識的學者,對各個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學識淵博、博學多才、見多識廣等。
近義詞:才華出衆、聰明才智等。
反義詞:愚昧無知、無知無能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