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lay] 停留;遷延
若乃州闾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史記·滑稽列傳》
因事稽留,未能如期南下
(1).延遲;停留。《墨子·號令》:“傳言者十步一人,稽留言及乏傳者斷。” 孫诒讓 間诂引 蘇時學 曰:“稽留謂不以時上聞。”《史記·龜策列傳》:“還徧九州,未嘗愧辱,無所稽留。”《周書·武帝紀上》:“以時嫁娶,務從節儉,勿為財币稽留。”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事有稽留則奈何?”
(2). 周 代獄名。《太平禦覽》卷六6*四三引 晉 張華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動止, 周 曰稽留, 三代 之異名也。又狴犴者,亦獄别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稽留漢語 快速查詢。
稽留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四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層面 《漢語大詞典》指出稽留最初指"停留、逗留",如《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範蠡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鸱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後,仍"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此處的"廢居"即含有稽留之意,指商人在某地停留經營。
二、法律術語層面 在秦漢法制體系中,稽留特指官吏違反時限規定的渎職行為。《睡虎地秦墓竹簡·行書律》載:"行命書及書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畢,勿敢留。"漢代《二年律令》規定"稽留天子诏書"将受嚴懲,此法律概念延續至唐代《唐律疏議》中仍有"稽緩制書"罪名。
三、醫學文獻層面 《黃帝内經·素問》記載:"寒氣客于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此處指氣血運行受阻的病機,後引申為病理産物的滞留。《諸病源候論》更明确将"水毒氣結聚于内,令腹漸大"稱為"水毒稽留"。
四、公文處理層面 《唐六典·尚書都省》規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發日,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報。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獄案三十日。"此制度對文書稽留作出明确時限規範,宋代《慶元條法事類》更将"稽緩文書"細分為四等處罰。
“稽留”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解釋如下:
“稽留”既可表物理停留(日常與古籍),也用于醫學病理描述,另有曆史專名。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哀楚白笃耨伯甸彩氣晨裝酬倡辭場從嫁翠剡帶擋蝶化莊周滌耳鄂然仿模繁花似錦負學改組過晤涵沈懷韫黃道帶家的醬齊尖酸刻薄經産婦鲸甲經治扛大梁雷公琴靈洞淩制令狀林森曆政輪環錨繩眠睡耐心耐意貧儉砌累窮紀屈蠖日天子戎馬倥偬乳槌掃腦兒山丘矢石受材受惠漱盥蜀秫天甯節朓側鐵漢亡國奴晩磬媦壻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