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諺語。意謂由此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是一句漢語諺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方面理解:
適用于人際交往、文學分析等場景,強調“聽”不僅是感官行為,更是理解與判斷的過程。例如:
這句諺語通過“語言”與“鑼鼓”的類比,揭示了溝通需結合表層信息與深層意圖的智慧,提醒人們培養敏銳的洞察力。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形容能夠聰明地領悟意思,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勸告。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聽 - 耳(116) + 支(65) 聲 - 聲(123) 鑼 - 金(167) + 鎖(167) 鼓 - 鼓(179) 音 - 音(180)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的來源暫時無法确定,可能是民間諺語。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的繁體字為「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因此,《聽話聽聲﹐鑼鼓聽音》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區别。
1. 小明很聽話,老師的指示他都能馬上聽懂,可以說他是一個很「聽話聽聲,鑼鼓聽音」的孩子。
2.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聽話聽聲,鑼鼓聽音」,才能解決問題。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近義詞:聰明才智、智慧明智
反義詞:不聽勸告、固執己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