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ter cellar] 建于黃土高原等缺水或水味苦的地區、用于蓄存雨水、雪水的土窖,有防滲漏設施
我國 黃土高原 缺水、苦水(水質苦澀)地區存蓄雨水、雪水的一種水利設施。在田邊路旁水流彙集的地方,挖掘瓶狀土窖,内壁及底部均有防滲設施,除供人畜飲用外,還可澆灌農田,也起蓄水保土作用。也叫旱井。《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臯蘭縣的三年發展計劃》:“挖泉、打井、空裝水車、打水窖、修澇池,新修水地二萬五千五百畝,并且保證徹底解決人畜吃水的困難。”
水窖是一種地下埋藏式蓄水工程,主要用于幹旱、半幹旱地區貯存雨水或雪水,解決人畜飲水及農田灌溉問題。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與結構
水窖(英文:water cellar)是黃土高原等缺水或水質苦澀地區常見的儲水設施,通常挖掘成瓶狀或井形,内壁及底部設有防滲漏層(如膠泥、混凝土等),頂部加蓋以防止污染。其結構設計注重減少蒸發,常見于田邊、路旁等徑流彙集處。
主要功能
分布與曆史意義
主要分布于中國黃土高原及類似氣候區,20世紀90年代起大規模推廣,被稱為“甘露工程”。其曆史可追溯至古代,是幹旱地區適應環境的重要智慧體現。
延伸含義
在漢語中,“水窖”也象征資源儲備的豐富性,偶用于比喻性表達。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或建造規範,可參考水利工程相關文獻或權威百科。
《水窖》是一個詞彙,它指的是一種用于貯存和提供清潔水源的地下室或空間。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水”和“窖”,它們分别代表水和地窖。
水窖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可以進一步考究。其中,“水”字的拆分部首是三點水,它象征着液體;而“窖”字的拆分部首是穴,它表示洞穴或地窖。這說明水窖是一種貯存液體(水)的地下洞穴。
水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利用自然地形或人工開鑿的地下洞穴來貯存水源,以應對幹旱或長時間的水源短缺。這種貯水設施被稱為水窖。
在中文中,水窖這個詞也有其繁體字形式,即“水窖”。“水”與簡體字相同,而“窖”字的繁體形式采用了傳統的“穴”字旁。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關于水窖的釋義是“冬涵水位”。這表明古代人們在冬季貯存水源,以備夏天的用水需要。
以下是一些水窖的例句:
與水窖相關的組詞有:水源、貯水、地下設施。
與水窖近義詞有:水塘、水庫、水井。
與水窖反義詞有:天井、水龍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