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怙惡的意思、怙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怙惡的解釋

堅持作惡。 明 劉基 《春秋明經·公會齊侯伐萊公至自伐萊大旱》:“幸而得歸,反行飲至以告于先君之廟,甚哉其怙惡也。”《明史·唐樞傳》:“ 薛良 怙惡,誠非善人。” 清 龍啟瑞 《答羅生書》:“此固其人之驕傲怙惡有以緻之,亦非朋友忠告之道也。” 彭芬 《辛亥遜清政變發源記》:“若經此次勸告之後,尚有不知悛改,抗聚不散,擾害地方者,則是怙惡之徒,為我全 川 官民之公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怙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ù è,其中“怙”意為“依仗、堅持”。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怙惡”指堅持作惡、不肯悔改,強調對惡行的持續或頑固态度。

  2. 引證與用法

    • 明代劉基《春秋明經》中提到“甚哉其怙惡也”,形容人執迷不悟。
    • 《明史》中“薛良怙惡”也用于批判堅持作惡之人。

相關詞彙


實際用例

  1. 古籍例句:
    “此固其人之驕傲怙惡有以緻之”(清·龍啟瑞《答羅生書》)。
  2. 現代例句:
    “對那些怙惡不悛的累犯,定要嚴懲不貸!”。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法律、道德批判或曆史文獻中,常與“不悛”連用(如“怙惡不悛”),增強語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怙惡

怙惡(hù è)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心”和“業”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1個筆畫。它的拆分部首分别為:左邊的“心”是表意部首,表示與心理有關的事物;右邊的“業”是表義部首,表示與職業、工作有關的事物。

怙惡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詩經·王風·相鼠》:“相鼠有餘糧,私心怙其匮。背人棄天子,怙惡不悛改。”其中,“怙惡”表示堅持惡行,不悔改。

於繁體中文中,怙惡的寫法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怙惡的寫法稍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怙的寫法是“心”加“古”,表示内心持續不改變;惡的寫法是“人”加“心”,表示人心不善。可以看出,怙惡的古字形更加直觀地揭示了它的意思。

以下是對“怙惡”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不止一次被懷疑怙惡不悛。

2. 不能怙惡不悛,應該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

3. 面對批評和指責,人們應該急切地自我反省,怙惡不悛隻會帶來更大的麻煩。

怙惡的組詞有:怙惡不悛、怙惡不悔、怙惡不恤等。

與怙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肆無忌憚、铤而走險、秉性難改。

與怙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悔過自新、痛改前非、積極向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