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糧的意思、公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糧的解釋

[agricultural tax paid in grain] 農業生産者或農業生産單位每年繳納給國家的作為農業稅的糧食

詳細解釋

農業生産者或農業生産單位每年繳納給國家作為農業稅的糧食。 周6*6*《恢複生産,建設中國》:“在公糧的負擔上,每一個農民每年平均收入大概是四百斤小米,要拿出八十斤給公家,這就是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公糧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公糧”是中國特定曆史時期的一種農業稅收形式,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公糧指農民或農業生産單位以糧食形式向國家繳納的農業稅,屬于計劃經濟時代的重要稅賦制度。其本質是農民履行納稅義務的一種方式,而非簡單的糧食所有權轉移()。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始于中國共産黨革命根據地時期(1949年前),當時稱為"救國公糧",主要用于保障軍隊和公共需求()。
  2. 延續:新中國成立後延續實物征收制度,農民按土地常年産量比例繳納()。
  3. 廢止: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正式取消農業稅制度()。

三、制度特點

四、相關概念辨析

與"購糧"有本質區别:

五、當代意義

雖已廢止近20年,但公糧制度仍被視為:

  1. 計劃經濟時代的特殊印記
  2. 農村社會保障曆史讨論的焦點()
  3. 研究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樣本

注:如需了解具體征收标準或地域差異,建議查閱地方政府曆史檔案。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糧》的意思

《公糧》是指由政府或官府負責供應的糧食,用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糧》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公”和“米”,其中,“公”的拆分部首是“八”,“米”的拆分部首是“米”。根據筆畫,其中,“公”字的筆畫為四畫,“米”字的筆畫為六畫。

來源

《公糧》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和農耕經濟。在古代社會,政府或官府擁有土地和糧食資源,并負責管理和分配糧食,以保障人民的生活。這些糧食被稱為《公糧》。

繁體

《公糧》的繁體字為「公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公糧》字可能會使用不同的筆畫順序和書寫風格。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可能有所變化。

例句

1.政府會定期發放《公糧》,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2.國家儲備的《公糧》用于應對突發災害和糧食短缺的情況。

組詞

公糧制度、公糧供應、公糧倉庫、公糧分配

近義詞

國糧、國家糧食

反義詞

私糧、民間糧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