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谚语。意谓由此了解对方的言外之意。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是一句汉语谚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以下方面理解:
适用于人际交往、文学分析等场景,强调“听”不仅是感官行为,更是理解与判断的过程。例如:
这句谚语通过“语言”与“锣鼓”的类比,揭示了沟通需结合表层信息与深层意图的智慧,提醒人们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形容能够聪明地领悟意思,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劝告。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听 - 耳(116) + 支(65) 声 - 声(123) 锣 - 金(167) + 锁(167) 鼓 - 鼓(179) 音 - 音(180)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的来源暂时无法确定,可能是民间谚语。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的繁体字为「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区别。
1. 小明很听话,老师的指示他都能马上听懂,可以说他是一个很「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的孩子。
2.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才能解决问题。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近义词:聪明才智、智慧明智
反义词: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