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舉的意思、提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舉的解釋

(1).提而舉之。《陳書·徐陵傳》:“ 陵 以 梁 末以來,選授多失其所,於是提舉綱維,綜覈名實。”

(2).提拔薦舉。 唐 白居易 《姚侍禦見過戲贈》詩:“東臺禦史多提舉,莫按金章繫布裘。”

(3).掌管。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臣頃在 陝西 ,見刺義勇提舉諸縣。” 清 葉廷琯 《吹網錄·石林公曆官年月》:“以龍圖閣學知 汝州 ,尋免,提舉 洞霄 。”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四節:“ 蔡京 入相,依仿三司條例司舊例,設置‘講議司’制定法令制度,由他親自提舉。”

(4).官名。 宋 樞密院編修敕令所有提舉,宰相兼;同提舉,執政兼。此外,有提舉常平倉、提舉茶鹽、提舉水利等官。 元 明 沿其制。 清 亦有提舉之職,如文淵閣設提舉閣事,以内務府大臣充任。 宋 辛棄疾 有《鷓鴣天·和張子志提舉》詞。《明史·太祖紀一》:“置儒學提舉司,以 宋濂 為提舉。”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上》:“ 唐 樞密使亦宦官也, 五代 郭崇韜 、 安重誨 領之,遂改為宰相之要任。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書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檢校提舉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五》《清文獻通考·職官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提舉”是一個具有曆史内涵和特定用法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動詞性含義:提拔舉薦;掌管

  1. 提拔舉薦

    指向上級推薦人才或選拔某人擔任更高職務。此義項強調“推舉、薦拔”的動作,多用于人事任免語境。

    示例:宋代官員常通過“提舉賢良”的方式向朝廷舉薦有才之士。

  2. 掌管、管理

    指負責某項事務或機構的管理工作,強調職務上的統領職責。

    示例:唐宋時期設有“提舉市舶司”,專司海外貿易管理與征稅事務。

二、名詞性含義:古代官職名稱

“提舉”作為正式官職名,始于宋代,後為金、元、明等朝代沿用。其職能多為主管特定事務或機構的官員,職級通常介于正五品至從七品之間。常見官職類型包括:


引用說明

因未檢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釋義網頁,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以下權威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提舉”的語義分析
  2. 《宋史·職官志》中關于宋代官職設置的原始記載
  3. 當代學者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對官職職能的考釋

建議查閱上述紙質工具書或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 數據庫獲取《宋史》原文(鍊接: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07870)驗證官職記載。

注:作為官職時,“提舉”的“舉”字在部分文獻中讀輕聲(tí jǔ),但現代漢語詞典多标注為原調(tí jǔ)。

網絡擴展解釋

“提舉”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動詞含義

  1. 提而舉之
    指字面意義上的“提起、舉起”,如《陳書·徐陵傳》中“提舉綱維”即用此義。

  2. 提拔薦舉
    引申為對人才的選拔和晉升。例如唐代白居易詩中提到“東台禦史多提舉”,指官員提拔下屬。

  3. 掌管、管理
    表示對事務的統轄,如宋代蘇轼《上神宗皇帝書》中“提舉諸縣”,指管理地方事務;清代《夢粱錄》記載“内侍提舉觀中事務”,即負責皇家道觀的管理。


二、官職名稱

“提舉”作為官名始于宋代,後延續至元、明、清,職責因朝代而異: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提舉”既有動作含義(提起、提拔),又是古代重要的官職名稱,職能隨朝代變化。具體語境需結合曆史背景判斷其義。

别人正在浏覽...

抱椠霸下筆路丙殿舶船缽袋不緝冊功承孫赤草饬樸赤支毸粗謾獨立自由勳章恩仇發蒙解縛分式方程輻辏概衆恭世子枸杞茶含穎嘿喻合角懷化交悅假宿技工學校鏡匣金壺墨汁峻暴開賬炕柴竈狂濤巨浪漫蕩蕩妙教靡葬墨子泣絲平貼貧無置錐淺僞譴讁泣顔囷倉軟披披睿情瑞鴨三湯兩割賞官繩量沈惑沈獄熟顧水飯台中市讨秋銅溝透雨暡曚險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