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秋遊探勝。 清 黃景仁 《李繡川招集廣住庵看桂并贈叢輝上人》詩:“捨宅空傳異姓王,讨秋今讓客清狂。” 清 黃景仁 《偕王秋塍張鶴柴訪菊法源寺》詩:“懊惱心情薄醉宜,讨秋剛趁晚涼時。”
“讨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秋遊探勝,即在秋季外出遊覽、探尋自然或人文勝景,帶有賞秋、感受秋意的意境。該詞源自清代文人黃景仁的詩作,多用于古典文學語境中。
《李繡川招集廣住庵看桂并贈叢輝上人》
詩句:“捨宅空傳異姓王,讨秋今讓客清狂。”
➠ 描述秋日探訪廣住庵賞桂的情景。
《偕王秋塍張鶴柴訪菊法源寺》
詩句:“懊惱心情薄醉宜,讨秋剛趁晚涼時。”
➠ 體現秋日傍晚借酒消愁、乘涼尋菊的閑適。
部分資料(如)提及“為追求利益采取行動”的釋義,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詞語混淆,建議以“秋遊探勝”為準。
讨秋(tǎo qiū)是一個成語,表示向别人讨要秋天的收獲或享受秋天的美景。它意味着渴望獲得他人努力的結果。這個詞通常用在感謝或贊美别人的工作成果上。
讨秋的拆分部首是讠和禾,其中“讠”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語言、言辭相關的意思;“禾”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跟谷物、莊稼相關的意思。
讨秋的筆畫數為12畫。
“讨秋”一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這部古代長篇小說中。在小說中,賈寶玉向他的好友林黛玉表示,他渴望能親眼看到初秋的美景,從而感受到秋收的喜悅。
讨秋的繁體字形為「討秋」。
在古時候,讨秋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古籍和文獻記載,有些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字形。然而,現代漢字的标準化已經簡化了許多古代字形的使用。
1. 感謝你們的辛勤努力,我們成功地讨來了豐富的秋收。
2. 真希望能到山上去讨秋,看到那一片金黃的稻谷。
讨功、讨喜、讨好、讨飯。
讨取、索取。
奉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