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草的意思、赤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草的解釋

一種紅色的草,可作染料。古代亦稱朱草,方士附會為瑞草。 漢 班固 《白6*虎通·封禅》:“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别尊卑也。”《後漢書·曹褒傳》:“甘露宵降,嘉穀滋生,赤草之類,紀於史官。” 李賢 注:“赤草,即朱草也。《大戴禮》曰:‘朱草日生一葉,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葉,周而復始也。’”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如紅有‘淮安紅’,本 蘇州 赤草所染, 淮安 湖嘴布肆專鬻此種,故得名。”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赤草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赤草”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詞語,其核心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赤草指一種紅色的草,可作天然染料使用,古代亦稱“朱草”。方士常将其附會為象征祥瑞的植物,如《白虎通·封禅》記載:“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别尊卑也。”

功能與象征

  1. 實用功能
    赤草可用于染制紅色布料,如清代《揚州畫舫錄》提到“淮安紅”染料即由赤草制成。
  2. 文化象征
    • 被視作瑞草,代表吉祥征兆,如《後漢書》記載其與甘露、嘉穀等同為祥瑞之物。
    • 紅色在古代象征尊卑等級,赤草染制的绛色布料用于區分身份。

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赤草”可形容草木茂盛的景象(如),但此用法較罕見,可能為引申義或文學化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文獻參考

主要記載見于漢代班固《白虎通》、南朝範晔《後漢書》等典籍,說明其曆史淵源深厚。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草(chì cǎo)這個詞的意思是紅色的草。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赤(chì):由赤部(chì bù)組成,單獨的赤字由8個筆畫組成。 - 草(cǎo):由艸部(cǎo bù)組成,單獨的草字由9個筆畫組成。 赤草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秦風·赤誠》中的描寫:“無維誠之用,靡所適從。”其中“維”,古代稱為“草”。 繁體字中的赤草為「赤草(chì cǎo)」。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并無不同。 例句:他的畫中充滿了赤草的色彩。 組詞:赤土(chì tǔ,紅色的土壤)、草紙(cǎo zhǐ,制作的紙張)、廣草(guǎng cǎo,茂盛的草地) 近義詞:紅草(hóng cǎo) 反義詞:綠草(lǜ cǎo)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