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衣不縫邊。《儀禮·喪服》:“傳曰:‘斬者何?不緝也。’”
(2).不修葺。《南齊書·劉悛傳》:“﹝ 悛 ﹞出為安遠護軍、 武陵 内史。郡南江古堤,久廢不緝, 悛 脩治未畢而江水忽至,百姓棄役奔走, 悛 親率厲之,於是乃立。”
不緝
讀音:bù jī
本義解析
“不緝”指衣物邊緣未經縫紉加工的狀态。“緝”本義為“績麻成線”,引申為縫紉衣物邊角(《說文解字》:“緝,績也”)。因此“不緝”即布料未鎖邊,毛邊裸露,形容粗疏未完工的衣物。
引申含義
指事物未經細緻處理的狀态。如《禮記·深衣》提及深衣需“完且弗費”,隱含“不緝”為未達禮制要求的粗陋之态。
古文獻中借“不緝”喻人行事草率。如《漢書·賈誼傳》批評秦俗“鄙樸不文”,雖未直用“不緝”,然其“不飾邊幅”之意相通。
古籍例證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罕見,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成語(如“不緝之舟”喻未修繕之物),屬書面雅言。
參考資料:
“不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衣不縫邊
指衣物邊緣未經縫制或收邊處理,常見于古代喪服形制。例如《儀禮·喪服》提到“斬者何?不緝也”,這裡的“斬”指喪服(斬衰),其邊緣保留毛邊不縫制,以示哀痛。
不修葺
表示建築物或設施未加修繕。如《南齊書·劉悛傳》記載武陵郡古堤“久廢不緝”,後經劉悛主持修複。
補充說明
阿緆百獸王奔沖本出比仿不冷不熱才賦裁觚曹禺剗棄初唐雌搭催奶寸步不離氹子東遷西徙笃備蠹蝕二十五史扞護工字梁鬼手函三耗磨好語似珠砉欻畫井铧觜角韈結驩旌嘉筋絕絕經寇仇朗晃瀾汍良沃斂魂龍鸾羅織滿破枚子平業皤罂謙卑請佃罄述喪食上計山銘射潮市買時夜水硫黃阗咽鐵鈎鎖瓦室惟命是聽蝸蟲湘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