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代六部向皇帝進呈的一種公務文書。意謂題本奏覆。多用于回答垂詢。《明史·高拱傳》:“儲養本兵,當自兵部司屬始。宜慎選司屬,多得智謀才力曉暢軍旅者,久而任之,勿遷他曹。他日邊方兵備督撫之選,皆於是取之。更各取邊地之人以備司屬,如銓司分省故事,則題覆情形可無扞格,并重其賞罰以鼓勵之。”《明史·宋師襄傳》:“六曹以題覆為責,題覆一上,即雲畢事,事之行否,置弗問矣。”
“題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1. 明代公文術語(主要含義) 指明代六部向皇帝呈遞的官方文書形式,用于回複皇帝詢問或處理政務。其特點包括:
2. 成語引申義(較少見) 個别詞典提及其作為成語,表示“表面文字與背後含義相反”,如字畫題詞與背面内容相悖,或言行表裡不一。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與公文術語存在釋義交叉。
補充說明
題覆(tífù)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通常指在題目或問題上作出答複或回答。
題覆的部首是覀,總筆畫數為11。
題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這本古代的字典。它的繁體字是題覆。
在古時候,題覆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史書《說文解字》的記載,在古代有時會将題覆寫作題復。
他在考試中的題覆非常準确。
我需要一些時間來進行這個問題的題覆。
相關的組詞有:題目、題解、解題、答複等。
題覆的近義詞有:回答、答複、解答等。
題覆的反義詞可以是:提問、質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