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教之教的意思、不教之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教之教的解釋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薰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教之教

“不教之教”是一個富有哲學意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不通過直接的言語訓誨或形式化的教育手段,而是通過環境熏陶、行為示範或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實現教化目的。這一概念強調“無為而治”的教育智慧,常見于儒家、道家思想體系,體現了東方文化中對“身教重于言傳”的推崇。


一、字義解析與詞典釋義

  1. 構詞拆解

    • “不教”:指不采用顯性的、刻意的教導方式。
    • “之教”:指最終實現的教化效果或教育目的。

      整體意為“看似不教導,實則達成教育效果”,強調間接引導的效力。

  2. 權威詞典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不以直接說教的方式進行教育,而是通過行為、環境等間接影響使人受到感化。”

    • 《辭海》(第七版):

      “指通過身教、環境感染等無形方式實現教化,與‘言教’相對,體現潛移默化的教育理念。”


二、教育哲學内涵

  1. 儒家淵源

    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強調領導者或教育者的行為示範作用,可視為“不教之教”的實踐基礎。

  2. 道家思想延伸

    《道德經》中“行不言之教”(第二章)直接呼應此概念,主張以自然無為的方式引導他人,避免強制幹預。


三、應用場景與文化影響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9.
  3. 楊伯峻 譯注.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2017.
  4. 陳鼓應 注譯. 《老子今注今譯》. 商務印書館, 2020.

(注:因工具書無公開線上鍊接,标注紙質版來源以符合學術規範;其他文獻可延伸查閱權威出版社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不教之教”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深層内涵

  1. 間接教育方式
    強調通過行為示範、環境熏陶或身教而非言傳來傳遞價值觀或知識。例如,身居高位者保持樸素作風,能自然影響他人(參考、4中的“将軍”案例)。
  2. 強調“無言之教”
    與直接說教不同,它更注重榜樣的力量和長期潛移默化的效果,如《長短經》中提到的“昊天無形,而萬物以成”。

用法與場景


例句參考


補充說明

此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身教重于言傳”的教育理念,與現代教育心理學中“觀察學習”理論有相通之處。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延伸解讀,可查閱《呂氏春秋》或相關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裡山備具碧清蔔占塵世鸱闌赤小齒垽牀上施牀處士帶和點苔對心遁世鳳觜墳花鋼紙格老子詭勝桂棹孤茕狐梨餬料火雞醮詞澆風薄俗舊夢苛缛溘喪狂釁窾要窺拟略過雷文冽泉凜栗禮裝瞞天賬馬頭調摩監木牍騎步泣鬼神绮筵軟蛋入子尚書身首異地十眠九坐試攝水電談譽騰翮天愁地慘鐵布提拂外官味如雞肋向望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