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後因以“零瀼”指霜重露濃等困擾征途之人的自然景象。 元 範居中 《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恨程途渺茫,更風波零瀼。”
“零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零瀼”指霜重露濃等困擾征途之人的自然景象,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描寫旅途艱辛的自然環境。其核心意象來源于《詩經·鄭風·野有蔓草》中的“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後演化為固定表達。
詞源與典故
結構與讀音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古典詩詞或文賦中,通過自然景象的濃重(如霜、露)隱喻旅途漂泊之苦或人生際遇的坎坷。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經》原句的上下文或其他文學用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在漢字的寶庫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神秘的字,而“零瀼”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零瀼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一起探尋。
零瀼(líng láng)的意思是指清澈的流水,形容水質幹淨,透明。這個詞形象地描繪了流水在陽光下閃爍的美麗景象,給人以清涼和舒暢的感覺。
零瀼這個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雨(雨字旁),右邊是水(水字旁)。雨字旁表示與水相關的意義,水字旁則表示與流動的水相關的意義。
零瀼的總筆畫數為19,其中“雨”字旁4畫,”水“字旁為15畫。
零瀼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零澂」,字形更為複雜。繁體字中的「澂」字是對水的象形表示,加上「零」字旁,整個字形更加豐滿。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零瀼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是「零湟」。其中,「湟」字代表流水,表達了與現代“零瀼”詞義相近的含義。
1. 清晨,他在山間小溪邊欣賞着零瀼的流水聲,心情如此甯靜。
2. 她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藍天和零瀼,感受到一股深深的甯靜。
組詞:零瀼飛瀑、零瀼溪流、零瀼湖泊。
近義詞:清澈、明亮、透明。
反義詞:混濁、渾濁、渾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