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腳詭寄的意思、鐵腳詭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腳詭寄的解釋

指 明 代 浙江 富民為逃避徭役而将田産假托在親鄰、佃仆名下的一種手段。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非民風》:“先是命戶部覈實天下土田,而兩 浙 富民畏避差役,往往以田産詭寄親鄰佃僕,謂之鐵腳詭寄。”《明史·食貨志一》:“ 明太祖 即帝位,遣 周鑄 等百六十四人,覈 浙西 田畝、定其賦稅。復命戶部覈實天下土田。而兩 浙 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産寄他戶,謂之鐵腳詭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腳詭寄”是中國古代賦役制度背景下産生的特殊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逃避賦稅或勞役的舞弊手段。該詞彙由“鐵腳”和“詭寄”兩部分構成:

  1. “詭寄” 指通過欺詐手段将田産、戶籍等轉移至他人名下。例如,明代地主将土地虛假登記于享有免稅特權的士紳或寺廟名下,以規避官府賦稅,這一行為在《明史·食貨志》中被多次提及,并載入《中國曆史大辭典》。
  2. “鐵腳” 則強調此類行為的隱蔽性與頑固性。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鐵腳”比喻事物難以動搖或根除,此處暗指舞弊者通過長期勾結官吏、僞造文書等方式,使虛假登記“固若鐵鑄”,難以被官府稽查。

曆史影響:該現象盛行于明清時期,導緻國家稅收流失與社會矛盾激化。清初學者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批判“詭寄”為“民困之源”,反映了其對社會經濟的深層破壞。

現代引申:當代語境中,“鐵腳詭寄”可借喻通過非法手段轉移財産、逃避責任的行為,常見于法學與經濟學領域對曆史案例的類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鐵腳詭寄”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用于描述明代浙江地區富民為逃避賦稅和徭役而采取的一種手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鐵腳詭寄”指明代浙江的富裕民戶通過将田産虛假登記在親屬、鄰居或佃戶名下,以規避官府對土地和人口的核查,從而逃避賦稅和徭役的行為。這種做法類似于現代“挂名避稅”,但具有更強的系統性和隱蔽性。


2.曆史背景


3.影響與應對


4.其他可能的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個别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形容人行動迅速且寄居他鄉”。但綜合權威曆史文獻和主流詞典(如漢典),該詞的核心含義仍指向明代賦役逃避手段,其他解釋可能是對字面的誤解或同名異義現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明史·食貨志》或田藝蘅《留青日劄》中的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哀笳鼇擲鲸吞八瓣子保國寺彪炳千古駁吏馳説楚雪麤鄙打蟲當初道長論短多煩兒童竹馬發痫飛砂走石關郡紅稻紅酥黃柑歡送毀譽不一救焚拯溺決市橘性客長牢密留有餘地纚縰潞佛子蘆筍旅骨麻嗏馬師皇門楣命故撓撓盤糾烹銀愆伏驅愁渠們屈戌榮利儒彥入值甥侄師放十三科詩韻四氣踏春望月王昭君窩巢習安相彊銜結閑麗謝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