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hyme (in poetry)]∶做詩所押的韻
(2) [rhyming dictionary]∶做詩所依據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
(1).詩的韻。 唐 白居易 《繼之尚書自餘病來寄遺非一又蒙覽醉吟先生傳題詩以美之今以此篇用伸酬謝》詩:“交情鄭重金相似,詩韻清鏘玉不如。”
(2).詩詞用韻所依據的韻書。 宋 以後通用《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共106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我是憑着一卷《詩韻》學説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詩韻”是漢語中與詩歌創作密切相關的術語,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詩詞的押韻
指詩歌中句末字音的韻部協調,通過相同或相近的韻母形成音律美感。例如“楚風見詩韻頭都下垂到胸口了”()中“韻”即指音韻的和諧搭配。
韻書規範
特指作詩依據的韻書體系,如宋以後廣泛使用的《平水韻》,将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共106韻部,為古典詩詞創作提供标準()。
詩韻通過音律的和諧增強詩歌的音樂性與意境表達,例如平仄搭配營造節奏感,韻腳選擇深化情感傳遞()。同時,韻書的演變承載着曆史文化積澱,如《切韻》《廣韻》等韻書反映了不同時期的語音特點()。
古典詩詞中,杜甫《春望》末句“渾欲不勝簪”的“簪”押平聲侵韻,即遵循《平水韻》規範。現代創作中,亦可靈活選用新韻以適應語言變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韻部劃分或具體韻書内容,可參考《平水韻》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語言學資料。
《詩韻》是指詩歌中的韻律和格律。它涵蓋了漢字詩歌的音韻規律和曲調形式。通過運用不同的韻律和格律,詩人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使詩歌更加豐富飽滿。
《詩韻》的拆分部首為讠和音,共包含14個筆畫。
《詩韻》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文學家蕭統的《騷業論》中,後來被廣泛應用于古代詩歌的創作和評論中。
《詩韻》的繁體字形為「詩韻」。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相對于現代的簡化字,古代漢字的形狀更加繁複,筆畫更多,有時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變體字。
1. 他的詩作充滿了華麗的詩韻,讓人如沐春風。
2. 這首詩的韻律和《詩經》中的詩韻相似。
詩韻曲調、音樂詩韻、詩韻表達
格律、韻律、押韻
散文、自由詩(詩歌形式中沒有嚴格的韻律和格律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