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文辭氣勢磅礡,跌宕起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偕計》:“龍浮馬負之圖,已曾抉奧;鼇擲鲸吞之句,無不深研。”亦作“ 鼇擲鲸呿 ”。 清 宋荦 《漫堂說詩》三:“至於 杜 之海涵地負, 韓 之鼇擲鲸呿,尚有所未逮。”
“鼇擲鲸吞”是“鳌擲鲸吞”的繁體寫法,屬于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通過“鳌”“鲸”兩種龐大生物的動态比喻,生動展現了文辭的雄渾壯闊,多用于贊譽詩文風格。需注意“鼇”是“鳌”的繁體字,實際使用中簡體寫法更常見。
詞義:《鼇擲鲸吞》是一個典故,形容宏偉強大,無可抵擋的意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鼇(音ào):部首-2(馬),筆畫-13
擲(音zhì):部首-64(扌),筆畫-12
鲸(音jīng):部首-195(魚),筆畫-21
吞(音tūn):部首-30(口),筆畫-6
來源:《鼇擲鲸吞》一詞出自《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鼇擲鲸吞,竊形吞聲而已矣。”
繁體:鼇擲鯨吞
古時候漢字寫法:鼇-靠于岸的大獸,寫為卄旁加龍頭,形狀類似巨鳌。擲-手擲東西。鲸-古代稱鲸魚的大魚。吞-吞咽。
例句:
這座宮殿的氣勢宏偉,宛如鼇擲鲸吞。
他的企業帝國日益壯大,鼇擲鲸吞般的胃口讓人驚歎。
相關詞語:
組詞:鲲鵬展翅、巨大無比、磅礴大氣、宏偉壯觀
近義詞:吞噬一切、猛獸出柙、一統天下
反義詞:妖言惑衆、弱不禁風、朝不保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