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鄙的意思、麤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鄙的解釋

亦作“麄鄙”。粗陋鄙俗。 宋 葉適 《溫州新修學記》:“然則妄相融會者零落而不存,外為馳驟者麤鄙而不近矣。”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下:“不求當而求新,吾恐他日復有以白晳武夫比之者矣。此花(酴醿花)無乃太麄鄙乎。” 明 歸有光 《上王中丞書》:“顧前所為書,言語麤鄙,不知忌諱。”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諛詞巧説,不曾習學;卑禮諂态,不曾操演。知者謂為麄鄙,不知者且以為簡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麤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ū bǐ,其核心含義是粗陋鄙俗,通常用來形容言行、舉止或事物的粗野、缺乏教養或格調低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構詞拆分:

    • 麤(cū):同“粗”,本義指顆粒大、不精細,引申為粗糙、粗野、不文雅。
    • 鄙(bǐ):原指邊遠之地(如《說文解字》中“五酇為鄙”),後引申為粗俗、淺薄、見識短淺。
    • 兩字組合後,“麤鄙”強調粗俗與鄙陋的雙重貶義。
  2. 語境用法:

    • 多用于批評言語、行為或事物缺乏雅緻,甚至帶有輕蔑意味。例如:
      • 明代歸有光《上王中丞書》:“言語麤鄙,不知忌諱。”(形容言辭粗俗失禮)
      • 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知者謂為麄鄙,不知者且以為簡傲。”(對比“粗鄙”與“簡傲”,體現不同視角的評價)
  3. 近義詞:
    粗俗、鄙陋、粗野、庸俗。


延伸知識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探究“鄙”的字源或相關詞彙,可參考漢字權威解析(如、3)。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鄙(cu bi)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麤”和“鄙”兩個部分組成。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麤鄙意指粗野、愚蠢、粗俗等貶義的描述。一般用來形容态度或行為不禮貌,缺乏教養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麤(魚旁、斤旁,共18畫)+鄙(邑旁、犬旁,共13畫)。 【來源】:《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不信言語”,表示這個詞在古時即有使用。 【繁體】:麤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麤鄙」。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麤鄙的古字形可能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古代的字典或文獻。 【例句】:他的舉止麤鄙,完全沒有君子的風度。 【組詞】:麤鄙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麤鄙無禮、麤鄙粗蠢等。 【近義詞】:與麤鄙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粗俗、粗魯、下流等。 【反義詞】:與麤鄙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文雅、優雅、有禮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