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春的意思、踏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春的解釋

[go for an outing in spring] 遊春;踏青

詳細解釋

踏青,遊春。 唐 杜甫 《長吟》詩:“花飛競渡日,草見踏春心。”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引 清 程光鉅 《閨詞》:“東家姊妹與西隣,聽説相招去踏春。” 清 趙翼 《青山莊歌》:“梓澤風流昔未經,踏春偶到訪池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踏春

指春季到郊野散步遊玩的活動,又稱“踏青”“春遊”。古代多于清明前後進行,現代泛指春季戶外遊覽行為。

一、基礎釋義

  1. 字義分解
    • 踏:踩踏、行走(《說文解字》:踐也。從足沓聲)。
    • 春:春季,萬物生發之時(《爾雅·釋天》:春為青陽)。

      合指“春日郊野行走”,強調親曆自然的行為特征。

二、文化内涵

  1. 節令習俗

    源于古代上巳節、清明節習俗,唐宋時期盛行(參見《荊楚歲時記》)。古人踏春時采花草、蕩秋千、放紙鸢,寓意順應天時、祈福祛邪。

  2. 文學意象

    詩詞中常象征生機與閑適,如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描繪踏春所見之景。

三、現代用法

泛指春季戶外活動,如登山、野餐、賞花等,強調親近自然與身心放松(參見《現代漢語大詞典》)。


參考來源

  1. 漢典《說文解字》釋義(www.zdic.net
  2. 《爾雅》釋天篇(中華書局影印本)
  3. 《荊楚歲時記》民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全唐詩》白居易卷(中華書局點校本)
  5. 《現代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踏春”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指春季到郊外遊玩、親近自然的行為,具體解釋如下:

1.定義與起源

踏春又稱“踏青”“遊春”,是初春至清明前後結伴郊遊的習俗,包含散步、遊戲(如蹴鞠、蕩秋千、放風筝)等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或魏晉時期,唐宋時期尤為盛行,《晉書》《舊唐書》均有相關記載。

2.時間與節氣關聯

踏春多與清明節氣相關,古時清明節被稱為“踏青節”。但不同地區踏春時間略有差異,如有的地方在正月八日或三月三日,後逐漸以清明為主流。

3.活動與文化内涵

參與者通過郊遊感受自然生機,活動形式多樣,如賞花、賦詩、野餐等。唐代杜甫《長吟》中“草見踏春心”、清代趙翼詩中“踏春偶到訪池亭”等詩句,均體現了踏春在文學中的意境。

4.現代意義

如今,踏春仍是重要的傳統習俗,兼具健康養生和文化傳承功能,鼓勵人們走出家門,體驗自然之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曆史細節,可查閱《晉書》《隨園詩話》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頑豔半信不信貶忽博唼材料草玄長斜吃得開詞卷丹家電子遊戲機蹀裡蹀斜多辟灌築古典鬼躁古轍盒飯黑潮歡遊獲宥缣纩鏡畫積射士虮蝨坑儒谷口頭老面子料算隆隆滿肚皮迷宮納言士臬兀蟠亘旁觀者效應潘郎彭韋千門敲竹竿啟惎覃敷瓊鋪鵲戶确質沈晖詩匳舐痔水枯石爛邃奧堂姨铤鑰文備穩操勝算溫情蜜意小偏銷铄下寨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