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馴順;服帖。《北齊書·厍狄士文傳》:“法令嚴肅,吏人貼服,道不拾遺。”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李青蓮詩》:“不知 章仇 在 蜀 ,正當 天寶 之初,中外晏安,臣僚貼服,豈有所顧慮!”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在自己頭上戴上一頂‘抗戰’的高帽子,于是盡管是一個活無常,大家也隻好在他的面前貼服了!”
(2).平貼,平服。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聯匾》:“蕉葉題詩,韻事也;狀蕉葉為聯,其事更韻,但可置於平坦貼服之處,壁間門上皆可用之,以之懸柱則不宜。”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聯匾》:“柱圓闆方,柱窄闆闊,彼此牴牾,勢難貼服。”
(3).舒坦。 殷夫 《小母親》:“一方面也是她忍苦的慣性,覺得要做得像小姐似的,有些不貼服。”
“貼服”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主要含義:
馴順、服帖
指人或事物順從、不反抗的狀态。例如《北齊書》描述官員治理時“吏人貼服”,郭沫若提到“大家隻好在他的面前貼服了”。該含義常見于形容人際關系或社會秩序。
平貼、平服
描述物體表面平整服帖的物理狀态。如李漁在《閑情偶籍》中提到“蕉葉題詩”需保證紙張貼服,現代也用于形容衣物、材料等平整無褶皺。
舒坦
表達身心舒適的感受,屬于引申義。例如清代文獻中隱含“臣僚貼服”暗含政局安穩帶來的心理舒適,現代使用較少。
例句參考:
補充說明: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近義詞包括“順從”“妥帖”,反義詞如“叛逆”“皺褶”。使用時需結合具體場景選擇釋義。
《貼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使服從,使屈服。在人際關系中,貼服意味着通過善于交際、靈活處理問題等方法使對方願意聽從自己的安排或命令。
《貼服》的部首是貝,總共有13個筆畫。
《貼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宣公十年》:“則胡公趙盾之使秦穆公以誘強母,援衆蒙誘,無悔,因介是僞再往,而貼服焉。”繁體字為「貼服」。
在古時候,漢字「貼服」的寫法稍有不同,用「貼」表示「貼近」的意思,用「福」表示「服從」的意思,合并在一起形成「貼服」這個詞。
1. 他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智慧,成功地貼服了大家,讓大家願意聽從他的領導。
2. 她以善于溝通的能力和強大的影響力,很快就貼服了新團隊的成員。
1. 貼身:緊密接觸或親自照顧。
2. 服從:聽從指令、遵守規則或接受别人的意見。
1. 順從:尊重他人意見并按照他人要求行事。
2. 附和:對他人的意見或主張表示贊同。
1. 反抗:拒絕服從或違背他人的命令、規則或規定。
2. 抗拒:有意或無意地對抗或拒絕接受他人的支配或命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