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權事的意思、權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權事的解釋

臨時措施。《宋書·庾悅傳》:“夫設官分職,軍國殊用,牧民以息務為大,武略以濟事為先。今兼而領之,蓋出於權事,因藉既久,遂為常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權事”的漢語釋義解析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權”(quán):

    • 本義:指秤錘,古代衡量重量的器具。《漢語大詞典》釋其本義為測定物體重量的器具,後引申為衡量、權衡之意。
    • 核心引申義:
      • 權衡利弊:如《孟子·梁惠王上》載“權,然後知輕重”,強調審時度勢;
      • 臨時變通:如“權宜之計”,指因時制宜的靈活策略;
      • 權力:如“職權”,源自古代掌衡器的官職象征控制力。
  2. “事”(shì):

    • 本義:原指官職、職務(《說文解字》:“事,職也”),後泛化為一切人類活動或社會現象。《古代漢語詞典》歸納其三層内涵:
      • 具體事務:如“國事”“戰事”;
      • 行為動作:如“行事”“從事”;
      • 變故:如“事故”“多事之秋”。

二、合成詞“權事”的深層含義

“權事”屬文言複合詞,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兩類:

  1. 動賓結構(權 + 事):

    • 釋義:指權衡事務輕重、審度事态發展。
    • 典籍例證:

      《韓非子·八說》:“權事而制宜,因時而施政。”

      此處強調根據事務特性靈活制定策略,體現決策的動态性。

  2. 并列結構(權與事):

    • 釋義:泛指權力與實務,涵蓋職權行使及具體政務操作。
    • 古籍用例:

      《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其中“衡石量書”暗含以“權”衡“事”的治理邏輯。

三、現代語義的承襲與演變

現代漢語中,“權事”一詞使用頻率較低,但核心思想仍存: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王力等.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3. 陳鼓應. 《韓非子今注今譯》. 中華書局, 2018.
  4. 司馬遷.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中華書局, 2013.
  5. 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 1999.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參考文獻僅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線上資源可參考“漢典”(zdic.net)、“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等平台對應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權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臨時措施,常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古代文獻出處

3.現代用法與擴展

4.注意區分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現代引申含義,可參考《宋書》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锾白日衣繡飽醋生抱法處勢貶忽草碼丑顇慈教颠毛東食西宿枓栱複語感寓光融棍術顧盼生輝翰詞豪費皇天惶惋隳慢胡日鬼假隱基本上量決柳黛羅文慮問麪條魚南司飄沐姘識迫劫噗碌碌乞兒暴富砌紅堆緑清泠青圻人方柔滑僧寺砂殼子山怪生禽十拷九棒實驗十字格爽直孰知四部書私邪飧饔所與調絲品竹挺稈同心合德萬國污下小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