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夏的意思、九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夏的解釋

(1).古樂名。《周禮·春官·鐘師》:“鐘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注:“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九夏”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樂名(周代禮樂)

指周代宮廷的九種樂曲,主要用于重大儀式場合,如帝王、宗廟祭祀等。根據《周禮·春官·鐘師》記載,九夏包括《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骜夏》。這些樂曲在周代禮樂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隨戰亂逐漸失傳。

二、夏季的代稱

古代文獻常以“九夏”指代整個夏季或炎熱時節,例如:

三、九州華夏的簡稱

近代文學中,“九夏”被引申為中國的代稱,例如《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九夏沸騰”指中國局勢動蕩。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九個夏天。它的拆分部首是 "乙" 和 "夏",其中 "乙" 是一個常用的形聲字部首,而 "夏" 則是表示夏季的意思。總計擁有8個筆畫,比較簡潔明了。 《九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詩經》中的一篇篇名為《小雅·九思》的詩章。這首詩以"九思"來描述九個夏天,展現了夏季的美好與豐收,因此九夏一詞被用來表達九個夏季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九夏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九夏并沒有特殊的寫法,仍然是使用 "九" 和 "夏" 兩個字來表達這個詞的含義。 以下是一個關于九夏的例句:「我們一起度過了九夏的時光,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 根據九夏這個詞的含義,我們可以組合一些詞語,如九秋、九春,以表達九個秋天、九個春天的意思。 近義詞中,與九夏相似的詞語有九個夏季、久夏。 反義詞方面,與九夏相對的可以是九個冬天、久冬。 希望上述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