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達的意思、了達的詳細解釋
了達的解釋
(1).佛家語。徹悟;通曉。《壇經·宣诏品》:“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唐 顧況 《從江西道中寄齊相公》詩:“能依二諦法,了達三輪空。”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釘嘴鐵舌,銅頭鐵額,火眼金睛,都來問禪。” 梁啟超 《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度數年之力, 中國 要籍一切大義,皆可了達。”
(2).超脫。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陶靖節》:“ 淵明 自作挽辭, 秦太虛 亦效之。餘謂 淵明 之辭了達, 太虛 之辭哀怨。”
(3).“了身達命”之略語。謂了悟人生,通達事理。 元 無名氏 《猿聽經》第二折:“俺這師父是個了達的祖師,在此山内修行了數十餘年也。”
詞語分解
- 了的解釋 了 ǎ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完結,結束:完了。了結。 在動詞後,與“不”、“得”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辦得了。 與“得”、“不得”前後連用,表示異乎尋常或情況嚴重:那還了得! 了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專業解析
"了達"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對事物本質的透徹理解和通達無礙的境界。該詞主要包含以下釋義層次:
-
徹悟;通曉;洞達:
- 指對事理、佛法、真谛等達到深刻、清晰、毫無滞礙的理解與領悟。強調超越表面認知,把握内在精髓與規律。
- 例證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卷,第544頁,“了達”條釋義1:“明白;通曉。” 引《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維摩诘,問文殊,何等名為智慧珠?佛子若人能了達,方知功德莫能量。” 此例體現了佛教語境下對智慧的透徹了悟。
-
特指佛教語境中的覺悟:
- 在佛教經典和修行實踐中,“了達”常指對佛法真谛、空性、緣起等核心教義的深刻證悟,是修行達到較高境界的表現。它與“無明”相對,意味着破除迷惑,獲得智慧。
- 例證來源: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了達”條:“(術語)曉悟事理也。法華經提婆品曰:‘深入禅定了達諸法。’” 此釋義強調了在禅定等修行中對諸法實相的洞徹明了。
-
精明;聰慧:
- 引申指人天資聰穎,思維敏捷,對事物有快速而深刻的理解能力。
- 例證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卷,第544頁,“了達”條釋義2:“聰明;懂事。” 引《二刻拍案驚奇》卷六:“看見兄弟小時年紀小,又隨着渾家叫叔叔,如今已長成了,好生不快活。想道:‘一個嫂嫂,如何叫起小叔來?況且妓女之流……’他心中了達。” 此例描繪了人物對人情世故的敏銳洞察。
總結來說,“了達”的核心在于“了”(明白、透徹)與“達”(通達、無礙)的結合,強調對事理、智慧或境界達到一種深刻、清晰、圓融無礙的理解與體證狀态,尤其在佛教哲學中具有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了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徹底理解”或“通曉事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佛教術語
指徹悟、通曉,尤指對佛法或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如《壇經·宣诏品》提到“智者了達,其性無二”,強調對佛性本質的洞察()。
-
引申含義
- 超脫通達: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對比陶淵明與秦太虛,稱陶“辭了達”,指其超然的人生态度()。
- 了悟人生:元代文學中常以“了身達命”的略語出現,如《猿聽經》描述祖師“了達”,即通曉生命真谛()。
二、構成解析
- “了”:此處取“明白、透徹”義,如“了悟”。
- “達”:意為“通曉、實現”,如《漢典》解釋“達”為“通曉事理”或“達到目的”()。
三、使用場景
語境 |
示例 |
來源 |
佛學經典 |
“明與無明,智者了達其性” |
《壇經》() |
文學評論 |
“淵明之辭了達” |
胡仔() |
口語化表達 |
“了達的祖師” |
元曲() |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 徹悟 /通曉:強調完全理解。
- 超脫 /洞達:側重超越表象的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哲學中的“了達”,可參考《壇經》或禅宗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闇亂暴鼓泊如塵寰寵給辭達歹鬥绖帶定絃阿堵物腭裂房友憣校符曹根究共價咕弄國正憨寝酣戰诃罵黃虀白飯華嚴世界虎掌假署借譽捷足積墨金剛揭帝荊棘叢生積踰幾曾眷委魁薦昆夷爐峤葎草懋曆明河木假亭木連理納交爬疏蓬茨洽平折辨賒彌束刍說不上湯禹田壄題湊通典推聾作啞穨雲駃雨脫簡彎弓飲羽降魔杵諧賞新發于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