鼩鼱的意思、鼩鼱的詳細解釋
鼩鼱的解釋
即鼱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三·鼠》:“鼩鼱,似鼠而小。即今地鼠也。” 清 黃景仁 《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恭紀》詩:“天威霆奮疾復勍,鏟削虎穴薰鼩鼱。” 徐珂 《清稗類鈔·動物·水鼠》:“水鼠,口吻尖小如鼩鼱。”參見“ 鼱鼩 ”。
詞語分解
- 鼩的解釋 鼩 ú 〔鼩鼱〕哺乳動物,毛色灰褐或灰白,形極似鼠,但吻部細而尖,穿穴地中而造巢,吃昆蟲、蚯蚓等,有益于農作物。亦稱“鼱鼩”;古稱“鼩”或“ 鼱”。 筆畫數:; 部首:鼠; 筆順編號:
- 鼱的解釋 鼱 ī 〔鼩鼱〕見“ 鼩”。 筆畫數:; 部首: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鼩鼱”是哺乳綱食蟲目鼩鼱科動物的統稱,學名Sorex araneus,讀音為qú jīng。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特征
- 鼩鼱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僅4-6厘米,體重1-5克。外形類似小鼠,但吻部尖細如管狀,眼睛極小,聽覺和嗅覺發達,體毛短而密,多為棕褐色或灰白色。
- 其新陳代謝極快,需每天進食相當于自身體重2-3倍的食物(如昆蟲、蠕蟲、蝸牛等)。
2.生活習性與分布
- 栖息地:多生活在山林、田野、沼澤,部分種類為半水栖或穴居。
- 活動規律:晝夜均活動,獨居且不冬眠。
- 分布範圍:廣泛分布于歐洲、俄羅斯及中國西北、東北、長江中下遊等地。
3.進化與分類地位
- 鼩鼱屬于最早的有胎盤類動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紀,是哺乳動物中較原始的類群,全球現存約400多種。
4.注意事項
- 鼩鼱體表分泌物有臭味,可用于防禦天敵(如貓頭鷹、蛇類)。
- 因其可能攜帶鼠疫、血吸蟲病等病原體,需避免直接接觸。
别稱與俗稱
鼩鼱在民間被稱為“尖嘴鼠”“食蟲鼠”或“臭老鼠”,因其外形和食性得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鼩鼱》的意思
《鼩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小老鼠”。它用來形容體格瘦小的老鼠。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鼩鼱》這個詞的部首是“鼠”,整個詞由“鼠”和“離”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鼩鼱》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言》一書中,書名為篇名也寫作《鼡鼱》。《鼡鼱》在繁體字中寫作「鼴鼠」。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鼩鼱》的寫法有所不同。它可以寫作“㽑㐜”(注:簡化字)。這些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能找到。
例句
1. 這個地方有許多鼩鼱,小心一點。
2. 小女孩害怕鼩鼱,不敢進屋。
組詞
1. 鼩鼱國(指鼠國,比喻寡廉鮮恥之邦)。
2. 鼩鼱行(指不正派、不道德的行為)。
近義詞
1. 小老鼠
2. 鼠輩
反義詞
大老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