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壕與城牆。 唐 白居易 《議守險》:“山川之阻,溝墉之固,可用而不可恃也。”
“溝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防禦體系或白居易的軍事思想,可查閱《議守險》原文及相關曆史研究。
《溝墉》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溝壟和城牆。在農業社會中,為了灌溉和種田需要而挖掘的溝渠被稱為“溝墉”。
《溝墉》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土”,部首是構成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筆畫是指書寫漢字時所需的筆畫數目。
《溝墉》一詞的來源于漢字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由于農業生産需要而形成的專業術語。
繁體字是指漢字在書寫形式上相對于簡化字來說更加複雜的字體。現代繁體字中,“溝墉”兩個字仍使用原來的簡化字形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按照古時候的寫法,溝壟一詞分設兩個字:“溝”和“隴”。其中,“溝”表示水渠,溝渠;“隴”表示田地的一種形狀,類似現代農田中的溝渠。
1. 農田之間挖了一條溝墉,方便水流灌溉。
2. 周圍的溝墉使這個村莊形成了天然的防禦工事。
組詞:溝渠、溝壑、城牆、護城河。
近義詞:溝渠、河渠。
反義詞:平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