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例司的意思、條例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例司的解釋

宋 官署“制置三司條例司”的省稱。《宋史·職官志一》:“判大名府 韓琦 言:‘條例司雖大臣所領,然止是定奪之所。今不關中書而徑自行下,則是中書之外又有一中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條例司”是宋代官署“制置三司條例司”的簡稱,主要職能為制定和調整國家財政、經濟政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機構性質與職能
    條例司是北宋時期設立的中央臨時機構,負責統籌財政改革與新法制定,直接向皇帝負責。其核心任務包括調整稅賦、管理三司(鹽鐵、度支、戶部)事務,并推動變法措施的實施。

  2. 曆史背景與争議
    該機構設立于宋神宗熙甯年間(1069年),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因其權力過大且繞過中書省直接發布政令,引發朝中重臣如韓琦的批評,認為其“中書之外又有一中書”,導緻權力分散和行政混亂。

  3. 運作與影響
    條例司雖由宰相級官員領導,但實際決策權集中于變法派手中,成為推行青苗法、均輸法等新政的核心機構。其存在時間較短(約2年),後因反對聲浪被撤銷,但為後續改革奠定了基礎。

補充說明:
“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名稱中,“制置”意為規劃,“三司”指財政三大部門,“條例”即法規,整體體現其立法與財政統籌職能。該機構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權與變法派嘗試突破傳統官僚體系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例司》

《條例司》是一個詞語,由三部分組成,分别是“條”、“例”和“司”。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丿”、“言”和“司”,其中“丿”是橫折,有一橫一斜,表示劃分;“言”是言語的意思;“司”是一個古代的部首,表示管理。

根據拆分得到的部首和筆畫,可以推斷出“條”是五畫字,“例”是八畫字,“司”是古時的漢字,有五畫。

來源

《條例司》這個詞語的來源和含義主要是指制定和執行條例的機構或部門。

繁體

在繁體字中, 《條例司》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保留了基本的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條例司》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條例司》負責制定并監督執行各項法律法規。

2. 這個城市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叫做《條例司》,負責管理和執行所有的條例。

組詞

條例制定、條例執行、條例監督、條例管理

近義詞

規章司、法規司、條令司

反義詞

違例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