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的意思、倡議的詳細解釋
倡議的解釋
[proposal; propose] 首先提出建議;發起做某事
倡議召開國際會議
詳細解釋
(1).首先建議;發起。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通惠河》:“ 元 至元 間,丞相 完澤 倡議導 昌平 白浮 諸泉為渠……抵 通州 高麗莊 ,以便漕運。” 清 侯方域 《于謙論》:“ 英宗 之北狩也,社稷無主,都城洶洶,廷臣已有倡議南遷者,其不為 宋 之續也幾希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這裡的族長……倡議要衆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兩銀子。”
(2).首先提出的建議。 袁鷹 《獻給英雄的長輩》詩:“你們每一個發明,每一個紀錄,每一個倡議,每一個創造,都使我們興奮,都使我們自豪!”
詞語分解
- 倡的解釋 倡 à 發動,首先提出:倡言,倡始。倡議。倡導。提倡。首倡(首先提倡)。 古同“唱”,唱和(?)。 倡 ā 古代稱唱戲的人:倡優。 古同“娼”,妓女。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議的解釋 議 (議) ì 意見,言論:議論。提議。建議。 讨論,商量:商議。會議。協議。議案。議決。議價。 評論是非,多指責備:非議。恐招物議。 舊時文體的一種,用以論事說理或陳述意見:奏議。駁議。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倡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釋義
作為動詞時,指首先提出建議或發起行動,如“倡議開展環保活動”;作為名詞則表示首先提出的建議或號召,例如“響應節能減排的倡議”。該詞強調“主動倡導并期待集體響應”的特點。
-
詞性及用法
- 動詞:需搭配具體行動,如“倡議捐款”“倡議改革”。
- 名詞:常與“發出”“響應”等詞連用,如“發出倡議書”。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倡導、發起、提倡(側重主動引導)。
- 反義詞:反對、抵制(如“倡議環保”對應“破壞環境”的行為)。
-
例句與語境
- 動詞用例:“他倡議采用無紙化辦公,得到同事支持”。
- 名詞用例:“學校發布‘光盤行動’倡議,減少食物浪費”。
-
與“提議”的區别
“倡議”需引發群體行動,如“倡議全民閱讀”;而“提議”僅指提出意見,不強調響應,如“提議調整會議時間”。
曆史背景: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長安客話》記載元代丞相完澤“倡議”修渠通漕運,體現其“發起公共事務”的原始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倡議(chàng yì)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提出、發起、倡導某種行動或主張的行為或建議。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讠”部,右邊是“斤”部。它的筆畫數為13畫。
“倡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最早的時候,這個詞的寫法是“倀醫”,意思是當時古代醫生提倡的醫治方法或療法。後來逐漸演變成現代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倡議”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别。
在古時候,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倡議”,古時候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寫法,但具體的情況并不清楚。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應該倡議大家更加環保地生活。
2. 政府發起了一項倡議,號召市民減少用塑料袋。
3. 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倡議,要求增加課外活動的時間。
與“倡議”相關的組詞有:發起倡議、提出倡議。
與“倡議”近義詞有:呼籲、倡導、提出。
與“倡議”反義詞沒有一個固定的詞彙,可以根據不同的語境來選用。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