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倡議的意思、倡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倡議的解釋

[proposal; propose] 首先提出建議;發起做某事

倡議召開國際會議

詳細解釋

(1).首先建議;發起。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通惠河》:“ 元 至元 間,丞相 完澤 倡議導 昌平 白浮 諸泉為渠……抵 通州 高麗莊 ,以便漕運。” 清 侯方域 《于謙論》:“ 英宗 之北狩也,社稷無主,都城洶洶,廷臣已有倡議南遷者,其不為 宋 之續也幾希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這裡的族長……倡議要衆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兩銀子。”

(2).首先提出的建議。 袁鷹 《獻給英雄的長輩》詩:“你們每一個發明,每一個紀錄,每一個倡議,每一個創造,都使我們興奮,都使我們自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倡議”是一個漢語常用詞,兼具動詞和名詞兩種詞性,其核心含義圍繞“首先提出建議并倡導大家共同實行”展開。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1. 動詞:首先建議;發起。

    • 指個人或團體率先就某事項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行動方案,并號召、鼓動他人響應或參與。
    • 示例: 他倡議大家為災區捐款。 | 該組織倡議開展環保公益活動。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名詞:首先提出的建議或主張。

    • 指由個人或團體率先提出的、供大家讨論、響應或實行的具體意見、方案或號召。
    • 示例: 這個倡議得到了廣泛響應。 | 和平發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倡議。
    •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核心語義特征:

語法功能:

近義詞辨析:

典型搭配: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倡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作為動詞時,指首先提出建議或發起行動,如“倡議開展環保活動”;作為名詞則表示首先提出的建議或號召,例如“響應節能減排的倡議”。該詞強調“主動倡導并期待集體響應”的特點。

  2. 詞性及用法

    • 動詞:需搭配具體行動,如“倡議捐款”“倡議改革”。
    • 名詞:常與“發出”“響應”等詞連用,如“發出倡議書”。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倡導、發起、提倡(側重主動引導)。
    • 反義詞:反對、抵制(如“倡議環保”對應“破壞環境”的行為)。
  4. 例句與語境

    • 動詞用例:“他倡議采用無紙化辦公,得到同事支持”。
    • 名詞用例:“學校發布‘光盤行動’倡議,減少食物浪費”。
  5. 與“提議”的區别
    “倡議”需引發群體行動,如“倡議全民閱讀”;而“提議”僅指提出意見,不強調響應,如“提議調整會議時間”。

曆史背景: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長安客話》記載元代丞相完澤“倡議”修渠通漕運,體現其“發起公共事務”的原始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豹顱崩落程程疵謬簇酒待物丹華地征端相厄苦番木瓜風雨表乖烈光溜漢主揘畢惶擾灰布火性活铮铮嘉蓮解納吉故鲸鼓靖節琴勁秋救水拒馬劇州開進坑阱空退闊誕蓮花服臨硎淋淫門詞明義齯齒偏見平頭百姓遷民怯憐戶情孽柔懷桑姑三面沈切慎容事出有因試旬書攤罎子王師文庠祥鳳相公遐眺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