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条例司的意思、条例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条例司的解释

宋 官署“制置三司条例司”的省称。《宋史·职官志一》:“判大名府 韩琦 言:‘条例司虽大臣所领,然止是定夺之所。今不关中书而径自行下,则是中书之外又有一中书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条例司”是宋代官署“制置三司条例司”的简称,主要职能为制定和调整国家财政、经济政策。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机构性质与职能
    条例司是北宋时期设立的中央临时机构,负责统筹财政改革与新法制定,直接向皇帝负责。其核心任务包括调整税赋、管理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事务,并推动变法措施的实施。

  2. 历史背景与争议
    该机构设立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9年),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其权力过大且绕过中书省直接发布政令,引发朝中重臣如韩琦的批评,认为其“中书之外又有一中书”,导致权力分散和行政混乱。

  3. 运作与影响
    条例司虽由宰相级官员领导,但实际决策权集中于变法派手中,成为推行青苗法、均输法等新政的核心机构。其存在时间较短(约2年),后因反对声浪被撤销,但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基础。

补充说明:
“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名称中,“制置”意为规划,“三司”指财政三大部门,“条例”即法规,整体体现其立法与财政统筹职能。该机构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权与变法派尝试突破传统官僚体系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条例司》

《条例司》是一个词语,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条”、“例”和“司”。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后的部首分别是“丿”、“言”和“司”,其中“丿”是横折,有一横一斜,表示划分;“言”是言语的意思;“司”是一个古代的部首,表示管理。

根据拆分得到的部首和笔画,可以推断出“条”是五画字,“例”是八画字,“司”是古时的汉字,有五画。

来源

《条例司》这个词语的来源和含义主要是指制定和执行条例的机构或部门。

繁体

在繁体字中, 《条例司》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保留了基本的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条例司》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条例司》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2. 这个城市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叫做《条例司》,负责管理和执行所有的条例。

组词

条例制定、条例执行、条例监督、条例管理

近义词

规章司、法规司、条令司

反义词

违例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