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役的意思、督役的詳細解釋
督役的解釋
猶監工。《新唐書·韓滉傳》:“置館第數十於 石頭城 ,穿井皆百尺。命偏将 丘涔 督役,日數千人。” 清 錢學綸 《語新》:“躬親畚鍤,匍匐督役,備極勞苦。”
詞語分解
- 督的解釋 督 ū 察看;監管:監督。督辦。督導。督察。督促。督師。督率(刬 )(亦作“督帥”)。督戰。督學。 責罰:督過(督察責備)。督責。 古代将官名:都督。督郵。督護。總督。提督。督撫。 筆畫數:; 部首
- 役的解釋 役 ì 服兵務,從軍:從役。現役。 戰事:戰役。 服勞力之事:勞役。徭役。 使喚: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雜役。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督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監督工役的運作,相當于現代語境中的“監工”。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含義
- 詞義構成:由“督”(監督、管理)和“役”(勞役、工役)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監督和管理下屬或勞役活動,确保任務按計劃完成。
- 應用場景:多用于古代文獻,指對建築、工程等項目的監督,例如修造房屋、挖掘水井等需大量人力參與的工程。
二、出處與例證
- 曆史文獻:
- 《新唐書·韓滉傳》記載:“命偏将丘涔督役,日數千人”,描述監督工役的運作。
- 《新唐書·安祿山傳》提到唐玄宗為安祿山建造宅第時,“以中人督役”,并強調需注重施工質量。
- 其他用例:清代錢學綸在《語新》中描述“躬親畚鍤,匍匐督役”,體現親力親為監督勞作的場景。
三、延伸理解
- 近義詞:監工、督辦。
- 現代關聯:類似于現代工程中的“監理”角色,但古代“督役”更強調對體力勞動者或軍事勞役的監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督役》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督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監察、管理和監督下屬,保障其遵守法紀、履行職責。在古代官府中,督役通常是負責監管員工和公務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督役》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目(mù)和彑(jī),其中“目”為主部首,表示與目有關的事物;“彑”為附加部首,表示與人的頭部有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
《督役》的來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古文字形,并逐漸演變和發展至今。
繁體
《督役》的繁體字為「督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兩個字分别寫作「督」和「役」。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督役,負責管理這個組織的運營。
2. 她的職責是督役下屬,确保任務的順利完成。
組詞
督察、督促、督辦、監督、官員、役使
近義詞
監察、管理、監管、調查、巡視
反義詞
被督役、受監督、被管理、被調查、被視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