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事的意思、醮事的詳細解釋
醮事的解釋
道士所做齋醮祈禱之事。 元 虞集 《中書平章政事蔡國張公墓志銘》:“上命道士 劉志清 以其法為醮事。”《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到得醮事已畢, 道元 便覺左耳後邊,有些作癢,又帶些疼痛。”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九:“ 濟南 有 帝舜祠 ,在南門之内。癸未春方作醮事,火忽自殿上出,頃刻焚爇殆盡。”
詞語分解
- 醮的解釋 醮 à 古代婚娶時用酒祭神的禮:再醮(再婚)。 道士設壇念經做法事:打醮。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網絡擴展解釋
“醮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與宗教儀式和傳統禮俗相關,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 醮事(拼音:jiào shì)指道士主持的齋醮祈禱活動,屬于道教祭祀儀式的範疇。其核心目的是通過特定儀式向神靈祈福、禳災或超度亡靈,常見于民間信仰和傳統節慶中。
2.具體内涵
- 宗教儀式:醮事通常包括設壇、誦經、焚香、獻祭等環節,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描述醮事結束後出現異象,體現了其神秘性與儀式感。
- 曆史演變:古代“醮”字亦用于冠禮、婚禮等場合,如《禮記·昏義》記載父親在婚禮中“醮子而命之迎”,指簡單的敬酒儀式。後逐漸專指道教法事。
3.應用場景
- 民間祈福:如春節時舉辦醮事,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 禳災解厄:史書記載醮事用于消災,如元代虞植《墓志銘》提到皇帝命道士“為醮事”以應對災害。
4.相關延伸
- 與“祭祀”的區别:醮事更側重道教色彩和程式化儀軌,而廣義祭祀可能包含多種宗教形式。
- 現代存續:在部分地區,醮事仍是傳統節慶或喪葬習俗的一部分,具有文化傳承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儀式流程或古籍案例,可參考《儀禮》《禮記》等文獻,或道教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醮事的意思
醮事是指在民間宗教儀式中舉行祭祀、祈福或慶典等活動的集合稱謂,也可指該類活動本身。
拆分部首和筆畫
醮事的常用部首是酉(酉字邊上的“口”),總筆畫數為15。
來源
醮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二年》這篇文章中,但具體來源尚無确切解釋。
繁體
醮事的繁體寫法為: 醮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醮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可以參考醮事的異體字"醮廆",其字意相同,隻是字體形狀稍有差異。
例句
1. 我們今天去祖廟參與了一場盛大的醮事,祈福祖先保佑我們家族的幸福。
2. 村裡每年都會舉行一次醮事,集體祭拜以祈求豐收和平安。
組詞
結醮、醮養、醮道
近義詞
祭祀、祭拜、慶典
反義詞
平常、日常、日常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