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騾馬大會的意思、騾馬大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騾馬大會的解釋

地區間的定期交流騾、馬等牲口的集市。 劉真 《春大姐》:“ 玉春 跟她娘談話的第二天,是三月十八, 南村 騾馬大會。”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二四章:“到陰曆二月初八 黃堡鎮 騾馬大會的時候,準備賣掉一些建社時接收的老弱牲口,新買幾頭精壯的大牲口。”亦稱“ 騾馬會 ”。《解放日報》1944.8.28:“去年舊曆七月十五 吳旗鎮 又第一次興起了騾馬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騾馬大會”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實際語境:

一、基本定義

騾馬大會指中國農村地區定期舉辦的以騾、馬等牲畜交易為主的集市活動,是傳統物資交流的重要形式。其名稱來源于交易的主要牲畜種類(騾、馬),以及“大會”所體現的規模化特征。


二、曆史與功能演變

  1. 起源與民俗活動
    據考證,騾馬大會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的古廟會,後逐漸發展為集民間藝術、宗教信仰、物資交易于一體的民俗活動,尤以山西五台山的騾馬大會為代表。

  2. 經濟與政治功能
    在中共革命根據地時期,騾馬大會被改造為物資流通樞紐,兼具經濟建設和政治動員功能,例如傳遞政策信息、開展社會教育等。


三、地域與形式差異


四、文學與延伸用法

部分文學作品中,騾馬大會被用來比喻人多雜亂、組織無序的場合。例如柳青《創業史》中描述其為“老弱牲口換精壯大牲口”的場景。


騾馬大會既是傳統經濟活動的載體,也是特定曆史時期政治文化傳播的媒介,其内涵隨時代和地域而演變。如需更詳細史料,可參考地方志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騾馬大會》的意思

《騾馬大會》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沒有牢固的領導和組織,各人各自為政,無法達成共同目标,類似于群龍無首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騾馬大會》的部首是馬字旁(馬),它也是這個成語的第一個字。該成語總共有10個字,分别為騾、馬、大、會。

騾(luó):馬字旁(馬)+羅字旁+千字旁,共11畫。

馬(mǎ):馬字旁,4畫。

大(dà):人字旁+一字旁,共3畫。

會(huì):人字旁+曰字旁,共6畫。

來源

《騾馬大會》最早出現在《列子·貨殖》篇中,作者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列禦寇。成語的出處是指一個商人招募員工參加百騾賭博,但員工們聚在一起争吵不休,無法取得一緻意見,最終導緻了失敗。

繁體字

《騾馬大會》的繁體字為騾馬大會。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寫法的推測,《騾馬大會》的古字形如下:

騾(luó):馬字旁+蒙文,共18畫。

馬(mǎ):馬,“白” 部為四筆,“黑” 部為六筆。

大(dà):人字旁+丁字旁,共六筆。

會(huì):人字旁+辵字旁,共六筆。

例句

1. 這個項目由于缺乏組織,現在變成了一場騾馬大會。

2. 會議上,大家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結果變成了一場騾馬大會。

組詞

騾馬分界、騾馬志得、騾馬不追、騾馬之疾

近義詞

各自為政、互不協調、群龍無首

反義詞

團結一緻、步調一緻、齊心協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