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蓋在騎縫處的印。 胡祖德 《滬諺外編·俚語考》:“重要文件字據,須分執或存根者,多于分裂處用印,謂之騎縫印。”
“騎縫印”是一個涉及文件蓋章方式的術語,具體含義和應用如下:
“騎縫印”指加蓋在文件或紙張的騎縫處(即兩頁交接或折疊的中縫)的印章。其名稱來源于“騎”(跨坐)和“縫”(縫隙),形象地描述印章覆蓋在分界線上。
在成語用法中,“騎縫印”有時比喻暗中行事或秘密操作,但此義項較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法律案例或蓋章技術細節,可參考、10、11的實務說明。
《騎縫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在書頁的兩頁之間印刷畫像、圖章等。
《騎縫印》可以拆分為“馬”、“缶”和“卩”三個部首。共有16個筆畫。
《騎縫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是書畫家在卷軸兩端的間隔處進行蓋印的一種方法。繁體字為「騎縫印」。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将《騎縫印》寫為「騎縫印」。
1. 他的作品上,經常可以看到他的騎縫印。
2.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處騎縫印,很有文化氛圍。
- 騎縫: 指騎在馬上或騎在某種載具上行進。
- 縫印: 指在縫隙中進行蓋印的印章或圖紋。
- 釘印
- 夾印
- 立樁印
- 沒縫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