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案的意思、禮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案的解釋

舊時官府處理公事作出裁決時所設置的桌子。《新唐書·百官志》:“﹝節度使﹞視事之日,設禮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四折:“ 陶伯常 雲:‘既然從良改正,着禮案上除了名字,将 素蘭 配與 玉壺 為夫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禮案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古代禮制與文獻用例理解:


一、指古代祭祀或典禮時陳設祭品、禮器的幾案

此義項強調其作為禮制載體的功能。《漢語大詞典》釋為“放禮品的台子”,常見于宮廷祭祀、宴飨等儀式。例如:

《後漢書·禮儀志》載:“祀先農,禮案陳黍稷。”

唐代《開元禮》規定:“太廟祭享,禮案設于堂東階下。”

此處的“案”特指有足承托的木質或石質台具,用于規範陳列祭器(如爵、豆、簋等),體現“藏禮于器”的傳統思想 。


二、指記載禮儀制度的文書案卷

引申為記錄典禮儀程、規章的官方文書,屬禮制文獻範疇。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提及:“禮案所存,典章備焉。”

例如:

明清禮部檔案中,“禮案”專指婚喪、冊封等儀式的流程記錄,如《明會典》所載“大婚禮案”。

此義項突顯“案”的公文屬性,與“案牍”“卷案”構詞邏輯一緻,常見于古代官署檔案 。


現代延伸用法

當代司法領域偶借“禮案”指涉涉及傳統禮俗的民事糾紛(如繼承權、祭祀權争議),但此用法非詞典規範釋義,屬特定語境下的活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
  3. 《中國古代禮制研究》(中華書局,2009)

網絡擴展解釋

“禮案”是古代官府中用于處理公務、作出裁決的專用桌案,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舊時官府在處理公務時設置的裁決桌案,象征官方權威。這一解釋在多個古籍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如《新唐書·百官志》記載節度使上任時需設禮案。

  2. 形制規格
    據記載,禮案尺寸為“高尺有二寸,方八尺”(約高28厘米,邊長約2.5米),方正莊重的形制突顯其儀式性和權威性。

  3. 功能與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籤署公文、登記戶籍或案件裁決。例如元代雜劇《玉壺春》中提到“禮案上除了名字”,即指在禮案辦理樂籍注銷手續。

  4. 延伸關聯
    部分文獻(如)提到“禮案”可能與官妓樂籍管理相關,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含義仍聚焦于官府公務場景。

禮案是古代行政司法的重要實物符號,兼具實用功能與禮儀象征,反映了傳統官署的運作模式。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唐書》《元曲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不使財會谶緯傳誦傳行淳固詞誼點冊地母都數敦煌市敦整泛泊仿佛廢柴飛鼺賦斂高聳功令姑嫜漢沂洪鑪薨然回充僭號接力棒譏玩積遠陖陗客恨空缺狂率廉恪六更俚子躘蹱羅圈麋脯凝鍊逆許品性清商樂清早窮相骨頭蠕行三不拗六適長孫受窭順杆爬庶人塌膘探拾天妖罔怅诿謝五道相遠銜凄遐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