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隋唐演義的意思、隋唐演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隋唐演義的解釋

長篇小說。清代褚人獲作。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陳,終于唐明皇還都而死。對隋、唐兩代帝王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較細緻的描寫。另外秦叔寶、單雄信、羅成、尉遲敬德的故事,多為後人稱道。情節曲折有緻,行文曉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隋唐演義》是清代褚人獲創作的長篇曆史演義小說,成書于康熙年間。該作品以隋唐兩代曆史為背景,結合民間傳說和藝術虛構,展現了從隋文帝統一天下到唐玄宗統治末期的政治變遷、英雄傳奇和社會風貌。

一、書名解析與文學定位

"隋唐"指代故事的曆史跨度,涵蓋隋朝(581-618)至唐朝(618-907);"演義"源自《三國演義》确立的文體範式,特指通過藝術加工将史實與傳說相融合的章回體小說形式。《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通過藝術虛構展現曆史進程的通俗文學體裁"(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7版)。

二、核心内容構成

作品采用"三線并行"結構:

  1. 隋炀帝與朱貴兒的情感糾葛
  2.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宮廷轶事
  3. 秦瓊、程咬金等瓦崗英雄的起義曆程

    這種叙事模式體現了曆史演義"七分實,三分虛"的創作特征(來源:中華書局《中國古典小說研究》)。

三、語言特色與價值取向

小說運用明清白話文體系,融合俚語、詩詞和史傳筆法。通過塑造200餘個角色,既展現帝王将相的權謀鬥争,又描繪市井民衆的生活圖景,形成"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的雙重視角(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明清小說史論》)。

四、文化影響與學術評價

該作品與《三國演義》《水浒傳》共同構成中國古代曆史演義的三大高峰。現代學者認為其"在曆史真實與藝術虛構的平衡處理上,開創了英雄傳奇與宮闱叙事并重的新範式"(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隋唐文學研究叢書》)。

網絡擴展解釋

《隋唐演義》是清代文學家褚人獲創作的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兼具英雄傳奇與曆史演義雙重性質。以下是關于該作品的詳細解釋:

  1. 基本概況
    全書共100回,約66.5萬字,成書于康熙年間。小說以隋文帝起兵伐陳為開端,至唐明皇去世結束,橫跨隋唐兩代170餘年曆史。其結構以史實為框架,穿插人物事件,并以隋炀帝與朱貴兒、唐明皇與楊玉環的“兩世姻緣”為叙事主線。

  2. 核心内容

    • 帝王生活:重點描寫隋炀帝、唐玄宗等帝王的驕奢淫逸,如隋炀帝開鑿運河、巡遊江南,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 英雄群像:塑造了秦瓊、單雄信、尉遲恭、羅成等草莽英雄形象,展現瓦崗寨起義等反抗暴政的故事。
    • 曆史事件:涵蓋隋末農民起義、唐朝建立、安史之亂等重大事件,兼具曆史真實性與藝術虛構。
  3. 文學特色
    作品融合民間傳說與史書記載,情節跌宕起伏,語言通俗流暢。魯迅曾評價其“浮豔在膚,沉著不足”,但肯定其對後世評書、戲曲的深遠影響。

注:如需了解具體人物故事或完整曆史脈絡,可參考原著或權威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禁褓裙标石蓖麻蠶并時畢世嘈亂層面畜妓觸楣頭村郭徂征打基礎答抗耽嗜掉臂不顧雕欄玉砌頂禮膜拜東高止山脈反異封官許原鋼澆鐵鑄割包翦縷庚桑颒沐虎狼之勢匠班銀将機就計減縮較辨急赤白臉節孝季夏看相墾辟攔路虎辣子角瀝溜黎首淪弊馬克思泥汪撲漉晴綸取勝人聲鼎沸三頭不辨兩上等兵上下交困沙魚皮射鸱都将審責誦呪探赜田舍子貼理鼃黾俠節崄隘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