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所賜之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于下國,封建厥福。’此 湯 所以獲天福也。”《列子·力命》:“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漢書·宣帝紀》:“朕之不德,屢獲天福。”
“天福”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可從傳統文化、命理學及日常用法等角度展開:
“天福”指上天所賜的福氣,強調福氣的來源超越人力,帶有天命、自然饋贈的寓意。例如《左傳》《漢書》等古籍中,常用“天福”形容君主或國家受天庇佑的吉祥狀态。
在傳統命理學(紫微鬥數)中,“天福星”是乙級輔星之一,象征福祿與機緣:
古籍中“天福”常與“天命”關聯,如《列子·力命》提到“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強調自然法則下的福禍相依。現代則更多用于姓名、品牌,寄托吉祥期許。
如需進一步了解紫微鬥數中天福星的組合與案例,可參考命理專業文獻或咨詢相關學者。
天福(tiān fú)一詞可分為“天”和“福”兩部分,意為天賜的福分或天賜的好運。它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示祝福、吉祥和好運。
天:由部首“一”和“大”組成,共有4畫。
福:由部首“示”和“蔔”組成,共有13畫。
天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其簡化現代漢字的形式流傳至今。繁體字“天福”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相對于現代簡化字,古時候的漢字更為繁瑣,筆劃也變化較多。例如,古代的“福”字在部首“示”上方多加了一個“礻”字旁。
1. 祝你天福永綿,事事順利。
2. 這座寺廟以其天福庇佑而聞名。
1. 天賜福運
2. 幸福美滿
3. 祈福禱告
4. 祝福他人
1. 福運
2. 祥瑞
3. 吉祥
1. 厄運
2. 不幸
3. 倒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