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恤的意思、襃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恤的解釋

亦作“裒卹”。亦作“褒卹”。褒獎撫恤。 宋 蘇轼 《皇兄令夬贈博州防禦使博平侯制》:“爵齒之貴,并隆於朝廷;死喪之威,莫先於兄弟。禮有裒卹,義兼哀榮。” 金 王若虛 《贈昭毅大将軍高公墓碣》:“褒卹有命,紀述有章,以播其芳,以揚其光。” 元 揭傒斯 《諸王忽都答兒追封雲安王谥忠武制》:“粵有忠烈之臣,乃在伯叔之籍,爰申褒卹,以慰死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京職·馬從謙》:“及 穆宗 登極,凡先朝忠諫得罪者,悉荷襃卹。”


亦作“褒恤”。褒獎撫恤。《明史·何遵傳》:“今幸聖皇禦極,褒恤忠良,諸給事、禦史更何顔復立清明之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動華夷,這樣的忠臣烈士實在是古今罕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襃恤”是“褒恤”的異體寫法,由“褒(襃)”和“恤”兩個語素構成,具體解釋如下:

1. 字義解析

2. 組合含義 兩字連用表示嘉獎與撫慰并行的行為,多用于古代語境,指上位者通過表彰和物質補償關懷臣民。例如:

3.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籍,如《隋唐演義》提到“無恤贈之典”,若結合“褒”則更強調嘉獎性質。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言文相關場景。

提示:如需具體古籍例句或曆史事件中的用法,可進一步提供語境以便補充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恤》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襃恤(bāoxù)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同情和關愛他人的不幸遭遇或困境。它代表了人們對弱勢群體的深切關心和關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襃(襃部:衣)是由襾和旁組成,總共有13個筆畫; 恤(恤部:心)是由忄和旁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襃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衛靈公》一篇,裡面有一句話“襃恤轅下”,意為同情憐憫牛轅下的人。後來,這個詞的含義逐漸擴展,成為表示關愛和同情的普遍用語。 繁體: 《襃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襃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寫法中,襃和恤的部首有一些變化。比如,襃的舊字形中有個辰字旁,而恤的舊字形中有個忄字旁。 例句: 1. 我們應該襃恤那些遭受困境的人們。 2. 他是一個善良的人,經常襃恤他人的痛苦。 3. 這個慈善機構緻力于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襃恤。 組詞: 襃恤人心、襃恤無辜、襃恤悲苦 近義詞: 同情、關愛、憐憫 反義詞: 無情、冷漠、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