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棄,抛棄。 清 柴紹炳 《苦婦棄兒歎》詩:“格擲捐路傍,腸斷涕漣洏。”
“格擲”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典文學研究文獻。
格擲是一個動詞,意為用力扔出、投擲。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攵,所以可以認為是與手相關的動作。
格擲的拆分筆畫為12畫,手的部首為手(3畫),攵部為3畫。
格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可能出自《韓非子·外儲說》:“至于奢華富有過度手擲散財,而非合法所得則有在邊境多建城以示國威而内撫芸香。”這裡的手擲即是指用手扔掉財物。
在繁體字中,格擲的寫法為「格擲」,保留了原來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格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收錄了「格」和「擲」這兩個字,但記載的讀音和釋義與現代的格擲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格擲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格擲過去了一枚硬币,準确地命中了目标。
2. 比賽結束後,觀衆在慶祝中格擲彩帶,場面非常熱烈。
3. 這位投手的臂力很強,每次格擲都能夠達到很遠的距離。
格擲的近義詞有扔、投、擲,它們都指用力将物體從手中抛出。
格擲的反義詞是接住,它指的是用手接住剛剛從另一個人或物體中扔出來的東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