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恒典的意思、恒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恒典的解釋

常典;常制。《晉書·汝南王亮等傳論》:“ 有晉 鬱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恆典。”《宋書·武帝紀中》:“夫量入為出,邦有恆典。” 唐 楊炯 《左武衛将軍成安子崔獻行狀》:“勅書弔贈,禮越常班;喪用所資,數優恆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詞林中舍互改》:“ 景泰 九年,中書舍人 陳學 等四人,俱陞翰林編修,仍於内閣書辦,蓋當時以為恆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恒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恒典”指長期沿用的規範或制度,即“常典、常制”。具體表現為:

  1. 權威性與穩定性:指被廣泛認可且長期不變的準則,如法律、道德、文化傳統等。
  2. 曆史延續性:多用于描述古代文獻中的固定制度,例如《宋書》提到“量入為出,邦有恒典”,強調國家財政的常規法則。

二、應用領域
該詞常見于以下語境:

三、構成解析

四、例句參考

  1. “曜大悅,宴群臣于東堂……念惠錄孤,明王之恒典。”(《晉書》)
  2. “勅書弔贈,禮越常班;喪用所資,數優恆典。”(唐代文獻)

“恒典”強調規範的長久性和權威性,多用于曆史、制度及文化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恒典的意思

恒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恒久不變的經典”或者“永恒的法則”。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些經典著作或者長期流傳的價值觀、理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恒典的拆分部首是心,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7。

來源和繁體

恒典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周南·桃夭》一首詩中:“不如自經曆,恒安無變節。” 在這裡,“恒”指永久、經久不變,而“典”則是指法度、法則。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恒典”的概念。在繁體字中,“恒典”這個詞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恒典可以有一些變體。例如,恒的繁體字形式常以「恆」表示,而典的繁體字形式則常以「典」表示。

例句

1. 這本書是一部經典,被譽為心靈的恒典。

2. 道德的恒典一直是我們行為的準則。

組詞

永恒、經典、典範、法則。

近義詞

經典、典籍、法典、規範。

反義詞

變動、非典、臨時、非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