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怡的意思、陶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怡的解釋

陶冶;使愉快。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六:“中秋來了,陶怡情性的佳節到 歐洲 一變而成傷懷感慨的因由--也許是我心理的病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怡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陶”和“怡”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情操、陶冶性情,使人達到愉悅平精神狀态。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溯源

    • 本義:指燒制陶器(《說文解字》:“陶,再成丘也”),引申為塑造、教化。如《禮記·王制》載:“明七教以興民德”,注疏言“教民者,陶人之埏埴也”,以制陶比喻教化。
    • 引申義:熏陶、陶冶,強調通過外部環境或藝術感染塑造人格(例:朱熹《詩集傳》“陶,化也”)。
    • 本義:和悅、愉快(《說文解字》:“怡,和也”)。《爾雅·釋诂》釋為“樂也”,如《論語·子路》“兄弟怡怡”形容和睦之态。
    • 引申義:心靈愉悅、精神舒暢(例:範仲淹《嶽陽樓記》“心曠神怡”)。

二、合成詞釋義

陶怡(táo yí)為并列式複合詞,融合“陶”的教化義與“怡”的愉悅義,指:

通過文化、藝術或自然熏陶,使人的性情得到修養,達到平和愉悅的境界。


三、文化内涵與用法

  1. 儒家教化觀

    儒家強調“禮樂教化”,認為詩、樂、禮能“陶怡性情”,如《禮記·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

  2. 藝術審美功能

    傳統書畫、詩詞被視為陶怡性志的載體。清代沈宗骞《芥舟學畫編》:“畫雖一藝,而能陶怡性靈。”

  3. 現代教育應用

    用于描述美育、德育對人的塑造作用(例:“音樂陶怡情操”“山水陶怡心靈”)。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213頁):

    “陶怡:陶冶性情,使愉悅。”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線上版鍊接(注:此為官網,釋義需訂閱查詢)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陶怡:陶冶使愉悅。例:~性情。”

    ISBN:978-7-100-12450-8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

    “陶怡:怡樂情志。見清王夫之《讀通鑒論》。”

    國學大師網線上檢索


五、字源字形演變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體
(象制陶器) (增“阜”表土丘) 陶(定型)
未發現 未發現 怡(從心台聲)

注:字形解析參考《字源》(李學勤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陶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陶怡”由“陶”和“怡”兩字組成:


二、使用場景

  1. 描述情感狀态
    如:“他沉浸在音樂中,陶怡自得。”(形容因藝術活動感到愉悅)。
  2. 表達環境的影響
    如:“山水陶怡性情。”(指自然景色使人心情開朗)。
  3. 文學引用
    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中寫道:“中秋本為陶怡情性的佳節,卻成了傷懷的因由。”,此處強調情感反差。

三、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學作品中的實際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包瓜卑俗本第别具匠心波湊博學多識不栉才人冊谥騁辯蟲白蠟吹樂春貢德本地皮防饷斧钺之誅各白世人冠屦倒施國士無雙姑縱好耍子鴻庥彙報夥同江綠大家槖絜矢肌理驚眠旌信鯨鱏龛镫療貧離魂倩女溜直賣乖馬頭孃夢想颠倒迷意木匠帶枷逆毛平林兵破斧缺斨齊首栖托七葉一枝花蛇龜石箧水炮素珠桃紅柳緑绹絞體沉鐵索題名錄外僑玩耽頑拙五大三粗西京